春暖花開,春意盎然,也已經到了春耕春管的時候。近日,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的14.6萬畝冬小麥全面進入返青期。在田間地頭,新農機、無人機等科技裝備被運用到“耕、管、護”等各個環節,為夏糧豐收注入新動能。
在徽縣栗川鎮闫莊村連片的麥田裡,打耱鎮壓機勻速前行,通過精準壓實土壤實現保墒提溫,促進小麥增長。
搭載北鬥導航系統的無人機正在進行的是噴防作業,單架無人機日均作業面積約500畝,較人工效率提升約40倍。
除了大田裡,溫室中的科技助力也随處可見。在徽縣泥陽鎮一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的智能溫室裡,生菜、西紅柿、芹菜等蔬菜長勢良好。溫室内的智能傳感系統對蔬菜的生長、病蟲害發生等情況實時動态監測,實現了立體無土栽培。
據了解,今年春耕期間,徽縣投入各類農機具5400多台(套),并組織100多名縣鄉農業技術人員做好技術指導與服務,确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為今年夏季糧油穩産高産奠定基礎。
我們再來看看水中的“春播”。最近,山西運城市臨猗縣黃河大閘蟹養殖基地開始了春季投苗工作。
這是山西運城市臨猗縣黃河河灘上的一處大閘蟹養殖基地。一大早,蟹農們将嚴格篩選過的蟹苗卸車、裝船,再運往蟹塘中心水域進行投放。這些蟹苗背殼有光澤,顔色為青灰色,個頭大小統一、體态矯健。
今年養殖戶在選苗用苗上大膽創新,采用了“本地培育與外地購苗”相結合的養殖方式。
據了解,當地的蟹苗投放工作将持續30天左右,計劃投放蟹苗約940萬隻。
這段時間,江西上饒婺源縣婺女洲的梅花競相開放,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踏青賞花。
春風拂面,正是踏春賞景的好時節。提到婺源,大家一定會想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然而這幾天還不是油菜花的盛花期,現在要帶大家來這裡看看早春時節盛開的梅花。
漫步梅園,1600多株梅樹已悄然綻放,白梅如雪、紅梅似火、綠梅含翠,更有枝幹遒勁的垂枝梅如瀑垂落,與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相映成趣。
眼下,這裡正以一場“梅”好盛宴,吸引各地的遊客來此踏青賞花,解鎖“賞花經濟”的春日活力。
此外,當地依托獨特的梅景資源,推出“早春梅韻”主題遊,帶動周邊民宿、特色主題餐飲、漢服旅拍、非遺手作體驗等項目同步升溫,讓“顔值”有效轉化為“産值”。
三月春暖,花開樹綠。在福建福州羅源縣的北山紅樹林海岸公園,500多畝的紅樹林沿着海岸線綿延不絕。漲潮時,潮水漫過紅樹林的根系,樹冠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綠色島嶼。成群的水鳥在樹梢間翩跹起舞,時而低飛掠過水面,時而停駐枝頭,為這片“海上森林”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曾經,這裡被外來物種互花米草侵占,一度成為荒灘,多年來,當地通過除治互花米草、種植紅樹林,為生态環境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
在安徽池州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眼下,數萬隻候鳥集結,抓緊時間覓食儲備能量,為即将到來的北歸遷徙做準備。
這兩天,在保護區内的楊鵝頭觀測點,數十隻白鶴、灰鶴、300多隻東方白鹳、1500多隻白琵鹭和小天鵝等各種珍稀鳥類,或遊弋湖面,或梳羽亮翅相互嬉鬧,或在淺灘集結覓食。
據了解,三月初是升金湖候鳥遷徙的關鍵期,大批越冬候鳥不斷在升金湖集結隊伍,做北歸前的最後準備。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中下遊,2015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随着當地生态環境的持續改善,今年,約有170多種、8萬至10萬隻候鳥在這裡越冬栖息,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7種。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張美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