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29 04:56:55 來源:網絡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7日訊 小滿已過,田野裡麥浪滾滾,一片金黃。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第一季,産量占全年糧食生産的20%以上。夏糧中超過90%是小麥。眼下,山東多地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農民搶抓農時,開鐮收割,田間地頭到處是金色的豐收場景。
随着麥收展開,全國即将進入“三夏”大忙季節,夏收、夏種、夏管各項工作将全面推進。廣袤的麥田正由綠轉黃,一株株小麥鉚足力氣充盈籽粒,醞釀着豐收的希望。
山東夏糧播種面積和産量常年穩居全國第二,今年山東小麥面積保持在6000萬畝以上,長勢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單産、總産有望再創曆史新高。
科技賦能“齊魯糧倉”全鍊條精細管理
高科技農機“大顯身手”,讓多年種地的“老把式”開了眼界。在山東,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達91.3%,智能農機精準作業面積連年來持續增長,衛星平地機、無人駕駛拖拉機、電控播種機、精準飼喂和環境控制系統等智能化農機設備成為農民的“新農具”。
“春争日,夏争時”,忙活了200多天,許多農民将夏收視為一場麥田裡的戰役。相比過去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機械化收割已經成為如今夏收的主流。廣袤田疇裡,現代化農機裝備縱橫馳騁,不僅成為農家好幫手,還為糧食穩産增收保駕護航。
近年來,山東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搶抓數字革命機遇,注重将數字技術融入農業全領域、各環節,集成技術方案,拓展應用場景,着力改造提升生産經營方式,以數字化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
顆粒歸倉,全過程看節糧減損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産區,糧食生産量大、儲存量大、流通加工量大,是節糧減損主陣地。近年來,山東以集成改革創新為切入點,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聚焦協同化、專業化、綠色化、鍊條化,提升産、購、儲、加、銷全鍊條節糧減損能力,深耕“無形良田”,節糧減損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山東小麥收獲大約需要20天,預計其中7天日收獲量超過500萬畝,而這7天的收獲量占全省近七成。及時搶收既關系着夏糧能否顆粒歸倉,也直接影響秋糧能否順利播種。為此,全省組織了150萬台套農機具、25萬名農機技術人員和農機手參加“三夏”會戰。同時,交通、氣象等多部門聯動,1000多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416家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也嚴陣以待,應對“爛場雨”等極端天氣。
大力推廣農業四情監測系統
山東今年還大力推廣農業四情監測系統,通過田間裝有傳感器、探頭的監測站,讓病蟲害防控更科學更高效,全省小麥條鏽病是近11年來發病程度最低、防控效果最好的一年。
前幾天,持續的高溫給小麥帶來幹熱風災害風險,莘縣、高青等地,通過噴淋設備和滴灌技術加強水肥田間管理,并組織農技人員指導農戶科學防控。
小麥可以“跨界”600變
别看小麥小,渾身都是寶。在山東濱州,一粒小麥産出了十大系列600多種産品,成為“跨界新貴”。在科技的支撐下,種出了麥業全産業鍊。
通常,小麥往往是被磨成面粉,變成饅頭、面條或者面包。但這僅僅釋放了小麥最基本的功能。如今,科研人員想方設法把小麥的潛在功能激發出來,讓小麥經曆了不一樣的“麥生”。
無水酒精是組成電解液的主要原料,而這些電解液被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中,為汽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田間的糧食作物,到高精尖的工業原料,沒想到吧?新能源汽車跑起來,真的有小麥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小麥還能變成膳食纖維、谷朊粉、赤藓糖醇等。
說起小麥的600變,山東濱州已經“種”出了一條全國最長最完整的小麥産業鍊,讓小麥家族的“麥生”充實又多金。在傳統加工方式下,小麥每噸産值也就是3700元左右,如今經過精深加工,小麥每噸的身價能夠突破9000元!
未來,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小麥家族還會和人類朋友一起解鎖更多可能。
在這場力求顆粒歸倉的“搶收戰役”中,山東立足“搶”字,精心準備,周密部署,進行科學調度農用機械,通過搶農時、增效率、奪豐收,正在全力保證夏收順利完成,全力以赴确保顆粒歸倉。
閃電新聞編輯 李凱豐 綜合央視新聞、齊魯頻道報道 FDSFDFSWQEWQE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