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兵走上“先鋒人物”領獎台,第72集團軍某旅以戰選人育人
2025-03-14 18:36:28
|
來源:
海南日報 |
【字體:
大 中 小】打印 |
|
|
2025-03-14 18:36:28
■姜曉晨解放軍報特約記者童祖靜
前段時間,第72集團軍某旅舉行“先鋒人物”頒獎典禮,一名列兵登台領獎,在官兵中引發熱議。
這名戰士名叫李大征,入伍僅一年。令記者有些意外的是,他去年的軍事訓練總評成績并沒有排在前列。
帶着疑問,記者走進李大征所在連隊一探究竟。
“李大征入伍時間較短,基礎體能尚在提升階段,因此總體成績不高。”該連指導員告訴記者,李大征此次能夠獲得榮譽,得益于他對部隊戰鬥力建設作出的貢獻。
原來,李大征是一名“持證入伍”的特長兵,入伍前就是學校小有名氣的無人機飛控手。來到連隊後,他主動報名參加上級組織的無人機飛控手集訓比武,通過刻苦訓練、頑強拼搏,最終在比武競賽中取得單課目第二名的好成績。
後來,他又成為集團軍小型無人機飛控專業唯一一名列兵教練員,帶教出一批無人機專業骨幹。
“雖隻是一名列兵,但能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獲得佳績并不容易,應該給予獎勵。”在參賽人選推薦階段,李大征所在營黨委全力舉薦。
對此,也有官兵存有疑慮:“憑借‘一招鮮’就能‘吃遍天’,那以後誰還追求全面發展、全面過硬呢?”
“基礎課目當然要練好,但小李的體能成績不理想隻是暫時的,他的多項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讨論中,該旅黨委态度一緻:新裝備列裝後,有的官兵存在畏難情緒,一味盯着“米秒環”,不鑽研運用新技術,我們要把“戰鬥力貢獻率”作為評優評先的硬杠杠,大力表彰在新技術運用上作出突出貢獻的官兵,樹牢向戰為戰導向。
最終,大家一緻同意推薦李大征參評旅隊“先鋒人物”。連隊還安排體能骨幹與他結成對子,幫助盡快補足短闆。
結合這段經曆,該旅組織基層官兵圍繞“如何當一名好兵”等主題開展群衆性讨論,引導大家牢固立起向戰練兵、為戰育人的鮮明導向。
“好兵就要平時過得硬,戰時打得赢。”二級上士張廣太告訴記者,他前一年參加旅綜合演訓時,面對“藍軍”多次襲擾依然順利完成工程保障任務,年底也被旅裡評為“先鋒人物”。
“聞戰則喜、不畏艱險、敢打敢拼,這些特質我總能在‘好兵’身上看到。”對此,一級軍士長孫波感同身受。去年孫波帶隊參加上級比武,李大征就是其中一員。
“不論資曆看能力,按照戰鬥力貢獻率給予榮譽激勵,如今已成為官兵的普遍共識。”孫波說。
翻開旅隊榮譽簿,記者看到,“油料尖兵”胡安康、“财務尖兵”蔣凱等一大批年輕戰士被聘為“首席教練員”;通過廣泛開展“師承帶教”活動,20多名列兵走上主戰崗位,38人當上技術骨幹;建立高級軍士“人才庫”,10餘名高級軍士在不同戰位發光發熱……随着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優化完善,該旅官兵牢固立起戰鬥力标準,崗位成才、戰位建功的信心持續高漲。
■童祖靜
硬币兩面看,人才不求全。如果僅從“米數、秒數、環數”等方面來衡量,李大征的個人成績并不突出,但從對“戰鬥力貢獻率”的角度來講,他的表現可圈可點。他不僅能自身練就過硬技能,在比武場上脫穎而出,還能發揮特長,帶教出一批無人機專業骨幹,對部隊戰鬥力建設帶來顯著效益。
當前,一大批高學曆官兵進入軍營,大量新武器、新裝備列裝使用,為能打勝仗提供了人才和物質基礎。但是,“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雖然每名官兵都有各自的優長與短闆,但作為軍人,始終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标準,面向未來戰場練兵,着力提高戰鬥力貢獻率,而非一味盯着在比武中拿獎概率高的課目練。
因此,在工作和訓練中,各部隊要樹立提高戰鬥力貢獻率的良好導向,探索完善榮譽激勵機制,堅持“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部隊最缺什麼就專攻精練什麼”,引導官兵緊盯強敵對手練強本領,把部隊的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能力優勢、制勝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