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28 22:11:50 來源:網絡
蘭州9月20日電 (王牧雨)甘肅省生态環境廳自然生态保護處處長張如海20日表示,目前,祁連山生态保護已由生态環境問題集中整治修複轉入常态長效保護“新階段”,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有序推進。
當日,甘肅省生态環境廳舉行2024年第9次新聞發布會,張如海向媒體介紹說,祁連山整改整治及長效監管經驗做法目前已被納入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發布的《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彙編》。祁連山地區生态系統格局整體穩定,生态質量穩步提升。
地處甘肅、青海交界的祁連山被譽為河西走廊“生命線”和“母親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條内陸河的主要水源涵養地和集水區,它在維護中國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由于一系列過度人類活動和全球變暖大趨勢等影響,祁連山生态在多年前受到嚴重破壞。經過官方持續數年治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為擾動大幅減少,動物種群逐漸增多,一些多年難覓蹤影的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時有出現,生态修複治理區草木蔥茏,呈現出休養生息的良好景象。
據了解,該廳組織開展2024年度生态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工作,完成了甘肅祁連山典型生态保護修複區域生态狀況綜合評估,制定印發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監管工作機制》,探索建立了祁連山保護區生态環境調查觀測(監測)管理“一張網”、調度指揮“一塊屏”、監督評估“一平台”、聯動執法“一體系”。
張如海介紹說,該廳常态化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目前,全省“綠盾”自查發現的1845個生态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1838個,完成率為99.62%。
同時,以2個月為周期,甘肅省組織相關市州開展生态保護紅線及秦嶺地區生态保護紅線外的重要生态空間疑似生态破壞圖斑現場核查與整改,嚴守生态保護紅線,并啟動與國家生态保護紅線監管平台的對接工作,力争盡快實現互聯互通及數據共享。
張如海說,祁連山曆經“史上最嚴”整改,祛多年沉疴,還欠賬舊賬,如今迎來“底色之變”。下一步,該廳将持續鞏固祁連山生态環境治理成效,推動祁連山保護實現由集中整治修複轉向常态長效保護,築牢國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完)
FDSFDFSWQEWQE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