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高鐵精調師”:一晚為3千餘根鐵軌“磨皮”

                    2024-10-04 05:46:34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線路工佘昊宇借着頭燈,兩眼盯着作業方案,不停地起身、彎腰,用手中的蠟筆,将表中的數值一一标注在扣件旁的軌道闆上。他的工作屬于“磨皮”的前期工作,他标記完成後,同伴才能對标記過的地方進行精準調整。8月8日這一晚,他要完成對3000多根軌枕的标記。   日前,滬蘇湖鐵路進入靜态驗收階段,距離開通運營又近了一步。滬蘇湖鐵路全長約163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橫跨浙江、江蘇和上海。建成後,從湖州到上海無需再繞道杭州,快線僅需40分鐘即可暢行。   這條高鐵線路開得穩不穩,能不能在車廂裡實現“硬币立起來不倒”,關鍵在于鐵軌平不平。高低、水平、軌向、三角坑的偏差,都将直接影響高速列車奔馳的穩定和乘坐的舒适。   “高鐵精調師”的工作就是專門為鐵軌“磨皮”找平,對軌道的平面和高程及聯結零配件進行全面檢查、調整,經過逐枕測量、逐枕調整,使其幾何尺寸誤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8月8日,上海市青浦區氣溫高達39攝氏度,上海工務段一群身穿橘黃色工作服的線路“精調師”開工了。他們戴上頭燈、挎上工具包,“全副武裝”從安全通道口攀行至高架鐵道線,對滬浙交界處的練塘站近兩公裡長的上行線進行精調。   帶隊人焦潤強告訴記者,這支12人的精調師隊伍,平均年齡隻有25歲,已對滬蘇湖高鐵軌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精調。   22歲的線路工王濤,利用“靶向精調”技術,時而蹲、跪、趴在鋼軌上,時而彎着腰看鋼軌标記,時而用錘輕敲檢查扣件,動作娴熟,“我們的工作像繡花,馬虎不得,必須嚴格執行軌道精調流程、标準,做到眼到、腿到、手到,耐心細緻,确保軌距、軌面水平達标。”   線路工趙和良推動的“四平車”,上面裝有精調物料和整箱礦泉水,礦泉水是1.5升的大瓶裝,“我們晚上上道作業,平均每人需步行近兩萬步,飲水必須保證”。   線路工張夢翔負責查看盯控精調後的作業質量。7月底,他從其他項目抽調到精調組,主要負責作業計劃、進度和質量分析,協助做好技術管理工作。   “每天,我在崗位上,必須确保人員組織、各項作業安排有序銜接,一切為的是9月5日前完成精調任務。”張夢翔說,現在精調進入沖刺階段,周末沒有休息日,作為黨員必須沖鋒在前。   陸應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烨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