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将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凝聚共識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力。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有制形态有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其中,非公有制經濟指的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經濟形态。回顧曆史可以看到,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幾十年來,關于對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開了大門。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到了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到1987年,全國城鎮個體工商等各行業從業人員已經達569萬人,一大批民營企業蓬勃興起。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後,興起了新一輪創業興業、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潮,很多知名大型民營企業都是這個時期起步的。
黨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并首次強調:“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願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确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24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做了進一步的部署。
在今年2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值得欣喜的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比如杭州的宇樹科技、深度求索等企業,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常用“56789”概括民營經濟的特征,即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以及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解決了中國經濟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同時占據了90%以上的企業數量。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客觀地講,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部分民營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甚至難以為繼,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挑戰和困難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隻有解決好了這些困難,才能真正激發民營經濟的内在活力。
一是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的各種障礙。激發民營經濟新活力,首先要給予各類經營主體平等競争的地位。民營企業家最渴望的是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我們要強化競争政策基礎地位,健全公平競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強化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争的反壟斷執法。未經公平競争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定期推出市場幹預行為負面清單,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争的政策。優化完善産業政策實施方式,建立涉企優惠政策目錄清單并及時向社會公開。
二是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民企貸款規模占全部貸款規模的比重仍然在30%左右,相對民營企業的經濟貢獻以及融資需求而言,融資占比仍然較低,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下一步,應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推廣“信易貸”等服務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推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擴大覆蓋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三是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要着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應加快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持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打造公平競争市場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别是加大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力度,增強政府行為的規範性和公信力。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依法規範和引導民間資本健康發展,穩定民間資本投資預期。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增信制度。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推進對民營企業産權的依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增信心、穩恒心,提升民間投資的“安全感”。
四是認真落實各項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準度。調研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前受外部環境及市場需求減弱等影響,部分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有些民營企業的境況不容樂觀。應進一步加大減稅的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确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既要以最嚴格的标準防範逃避稅,又要避免因為不當征稅導緻正常運行的企業停擺。要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範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降低企業成本。
五是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要求落到實處,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不能成為挂在嘴邊的口号。中央要求領導幹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領導幹部可以對民營企業家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不予保護,而是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各相關部門和地方主要負責同志要經常聽取民營企業的反映和訴求,特别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加強輿論引導,正确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對一些錯誤說法要及時澄清。
企業是經營主體,企業發展内生動力是第一位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滿懷創業和報國激情,不斷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國情懷,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弘揚企業家精神,專心緻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要引導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着力激發其内生動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依法規範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如何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是激發民營企業新活力的重要着力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應健全規範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的法律制度,為資本設立“紅綠燈”,完善資本行為制度規則,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全面提升資本治理效能,提高資本監管能力和監管體系現代化水平。引導平台經濟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補齊發展短闆弱項,支持平台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争中大顯身手,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鼓勵民營企業集中精力做強做優主業,提升核心競争力。
二是引導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是激發民營企業新活力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一些民營企業出現經營困難,一方面與外部環境有關,另一方面與企業治理結構也有關。應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股東行為、強化内部監督,實現治理規範、有效制衡、合規經營,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依法推動實現企業法人财産與出資人個人或家族财産分離,明晰企業産權結構。研究構建風險評估體系和提示機制,對嚴重影響企業運營并可能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情形提前預警。支持民營企業加強風險防範管理,引導建立覆蓋企業戰略、規劃、投融資、市場運營等各領域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意識和能力。
三是鼓勵民營企業提高國際競争力。新時代的民營企業面臨着新機遇,提高國際競争力是激發民營企業新活力的重要法寶。應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立足自身實際,積極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設計研發等方向延伸;加強品牌建設,提升“中國制造”美譽度。鼓勵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有序參與境外項目,在“走出去”中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更好指導支持民營企業防範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外部挑戰。強化部門協同配合,針對民營經濟人士海外人身和财産安全,建立防範化解風險協作機制。
四是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要進一步鼓勵民營企業自主自願通過擴大吸納就業、完善工資分配制度等,提升員工享受企業發展成果的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生态産業,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投入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減碳技術和服務,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參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現代種養業,高質量發展現代農産品加工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業等特色産業,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補短闆領域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