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老國企求新記 |
2024-10-06 08:23:14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原标題: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老國企求新記) 走進位于河南鄭州的鄭煤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占地超7萬平方米的數字化工廠,機械的律動仿佛是科幻片場景。 貨車司機把闆材運至工廠後,機器人自動從貨車上拾取闆材,并按厚度、材質等分别堆放至智能倉儲區;依托5G通信系統和物聯網系統,工廠的激光切割生産線、智能焊接生産線,均由機器人完成。 ![]() 這是在鄭煤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内拍攝的生産線(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副總經理王永強說:“我們将數字化改造融入生産全流程,通過智能化控制中心,實現效率提升2倍以上,空間利用率提升50%,這一數字化工廠成為支撐我們低碳、智能、高效發展的新平台。” 這家始建于1958年的老國企,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不斷刷新世界煤礦支護裝備新高度。王永強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智能化成套裝備已遠銷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家,過去液壓支架等産品按噸賣,現在則是按“配置”賣。 變革求新源自于現實需要。 在鄭煤機辦公樓的展示區内,一張公司的主要營業指标柱狀圖給出變革背後的答案。從營業收入不斷爬升到2012年破百億元,到受煤炭行業周期的影響營業收入下滑,再到依靠拓展新領域再次實現增長,企業始終用改革的方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王永強告訴記者,在人才上,企業相繼啟動了分配、用人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成功實現了經理層市場化選聘、中層競聘上崗、員工市場化流動;在産業創新方面,抓住了數字化改革的機遇,并以“離開行業不離開專業”為原則,依托自身的制造經驗,進入汽車零部件行業,開拓新賽道。 “堅持變革創新,持續轉型升級,這是鄭煤機立足時代背景、順應行業趨勢的發展舉措。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後,我們将繼續沿着智能化與國際化道路,加快轉型步伐,希望在2025年營業收入增長至500億元!”王永強說。 不斷深化的改革,為企業帶來澎湃動力。在山西陽泉,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在求變中探尋新路。 圓柱鋼殼鈉離子電芯、方形鋁殼鈉離子電芯、鈉離子電池LED強光手電……幾年來,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鈉離子電池系列産品持續上新。作為華陽集團重點轉型發展項目,這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的制造企業逐漸從技術研發走向産業化。 ![]() 這是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線上生産的圓柱鋼殼鈉離子電芯,主要應用于二輪電動車、小家電、電動工具及家用儲能等場景(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鈉離子電池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儲能市場展現巨大潛力。”華陽集團産業技術研究總院院長王可琛說,随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煤炭産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華陽集團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産基地,豐富的無煙煤資源是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上佳原料。華陽集團有着從傳統煤炭産業向新能源領域轉變的優勢。 目前,華陽集團已布局了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産線、鈉離子電池電芯制造産線,正積極謀劃鈉離子電池的集成産線,加快産品的研發、生産和推廣。 華鈉芯能董事長靳生龍表示,企業将繼續加大科技攻關力度,不斷打通鈉離子電池應用的“最後一公裡”,将産品推廣到新能源各個領域,為國家的低碳轉型、綠色轉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往前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近年來,通過實施提質增效、價值創造、品牌引領等專項行動,中央企業資産總額2023年底已達到86.6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2.8倍。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我們将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争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加快破除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企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嚴賦憬、彭揚、雙瑞)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