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08 18:05:39 來源:網絡
忻州9月6日電 題:紮根鄉村20餘載 山西一村醫以中醫仁心做村民健康“守門人”
記者 楊靜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在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沙坪鄉,王帥東這個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他20餘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基層醫療崗位上,用中醫智慧和醫者仁心為村民解除病痛,更以無私的愛心獲得村民信賴,成為當地村民心中的“守護者”。
堅守初心,熱愛中醫
王帥東1999年畢業于忻州衛校中醫專業,畢業後便踏上了基層醫療的道路。他最初被分配到河曲縣大紅鷹山區流動醫院南也醫療站,2006年調任沙坪鄉衛生院院長,從此便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沙坪鄉地處河曲縣中西部,距縣城約45千米。當地常住人口隻有1200多人,且60歲以上的老人占98%。這些老人的日常診療就依靠沙坪鄉衛生院包括王帥東在内的3名醫師、1名檢驗師和1名護士。
王帥東告訴記者,鄉鎮有30個自然村,最遠的村距衛生院10公裡,都是溝溝壑壑的山路,“老年人來衛生院不方便,我們就去給他們看病。每個月都會帶上基礎藥品去各村轉一圈進行日常巡診,每年還會去進行一次大體檢。”
“學中醫的人對中醫沒有感覺,是學不好中醫的。”王帥東說,上學時一個中醫班40多人,畢業到現在從事中醫的就4人,不到十分之一。“其實,2008年我考上了縣裡的衛生監督員,不僅可以調到縣城,工資待遇也有所提高,但這樣就不能繼續中醫專業了,我熱愛中醫,也舍不得沙坪鄉的村民們,就放棄了這次機會。”
創新療法,服務鄉親
在沙坪鄉衛生院,王帥東接觸到的病患大多是患有慢性病和關節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慢性病症狀不明顯、病程時間長等,傳統的中藥療法多采用煎藥口服、針灸等,雖然有效,但不夠方便且見效較慢。
為此,王帥東通過學習、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中醫内病外治法,“将藥材打碎、研磨、熬煮後再通過敷貼的方法貼在适當的穴位來治病,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減少藥物對胃腸的不良反應,同時用起來也方便。”
這一診療方法剛開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為打消村民們的顧慮,王帥東帶領醫療團隊下鄉義診、入戶随訪、進行健康科普……親身試驗後,越來越多患者開始接受并信賴這種療法。
63歲的菅俊青以開大車為生,七八年前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疾病。嚴重時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以前去過市裡治療,但孩子不在身邊,外出就醫不便就不去看了。後來一直在王院長這裡貼中藥敷貼、喝藥等治療,現在好多了。”
醫者仁心,關注心理健康
王帥東深知,醫生不僅要治療患者的身體疾病,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沙坪鄉,很多老年患者因為長期受病痛折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壓力。在診療過程中,王帥東總是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和擔憂,給予他們充分的關心和鼓勵。
除了日常診療工作外,王帥東還積極參與健康扶貧和公共衛生服務。他帶領醫療團隊定期下鄉巡診、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和慢病篩查、為脫貧戶和監測戶提供上門服務。在他與團隊醫生們的努力下,沙坪鄉的醫療服務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村民們的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将心注入,物我兩忘”是王帥東專注中醫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村民們的信任是我堅定前行的動力。”王帥東表示,将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中醫診治能力,研究出更多适合當地村民的中醫診療方法。(完)
FDSFDFSWQEWQEQHE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