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05 09:41:59 來源:網絡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國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但應該看到,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我國經濟增速和發展态勢明顯好于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沒有改變,我國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從國際看,挑戰與機遇并存
一方面,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明顯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近期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2025年為3.3%,明顯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3.8%的平均水平。全球經濟金融動蕩可能加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本币貶值、資本外流、債務加重壓力。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大國博弈對抗性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外溢效應不斷顯現。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呈現複蘇态勢,國際貿易增長有所恢複,有利于我國企業發揮優勢,拓展國際市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将達到2.6%,扭轉了2023年的負增長态勢,并将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3.3%。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良好,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影響力和全球治理話語權不斷增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紮實推進,我國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與共建國家不斷增進互聯互通、持續深化合作共赢,為共建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從國内看,壓力與動力同在
一方面,總量問題與結構矛盾并存,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有效需求不足,投資增長面臨制約,居民就業增收難度較大,消費能力和意願不夠強。經濟運行出現分化,行業冷熱不均,一些傳統行業企業發展面臨較多困難挑戰。國内大循環存在堵點,要素有序流動仍受到制約。生态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仍需夯實。
另一方面,我國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仍然具備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部署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将有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顯現,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人中等收入群體,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産業體系、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産業新領域新賽道、短闆領域、薄弱環節的投資還有很大空間,促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将為需求擴大提供持久活力。逆周期調節政策仍有足夠空間,宏觀組合政策加力提效,“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等重大舉措正在加快推進,超長期特别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内投資等将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能源綠色轉型步伐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率大幅提升,為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最為重要的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将為做好經濟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分析判斷經濟形勢,既要看樹木,更要看森林,既要看到短期波動的“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的“勢”。我國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吃勁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有外部環境變亂交織帶來的影響,也是推動産業附加值提升、經濟結構變革過程中必須經曆的陣痛,是繞不過、躲不過的客觀挑戰。我國經濟就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問題中持續提升發展質量、提高抗沖擊能力,就是在不斷地應對挑戰、披荊斬棘中攀上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總之,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錨定目标任務,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行穩緻遠。
詳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文章《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求是網 作者:是說新語 策劃:陳有勇 審核:吳強 監制:王兆斌) FDSFDFSWQEWQEQHE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