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把科普真正“做”起來 |
2024-10-04 17:58:40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科學随筆】 作者: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科普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打造新時代創新發展的科普之“翼”,需要樹立抓科普就是抓創新,抓創新必須抓科普的理念。如果說科技創新是高峰,那麼科學普及就應該是高原,隻有厚植高原沃土,高峰才能愈加雄偉。 今年的全國科普日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全國各地通過舉辦“千館展覽探未來”“萬場報告話前沿”“千萬IP創科普”等重點活動和系列聯合行動,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發創新自信,培育創新文化,築牢科技創新的群衆基礎,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近年來,全國科普日的系列活動都會以公衆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精彩紛呈的科普展覽和報告,線上線下聯動的機制,把科學内容送到公衆身邊,讓公衆近距離感受科學之力。 當前科普正在從知識補課向價值引領轉變,不僅要讓公衆知曉科學對于現代生活的重要作用,更要讓人們理解科學發揮作用的方式和途徑,以及科研人員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中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通過全國科普日重點活動和系列聯合行動的舉辦,不僅有助于公衆了解相應的科學技術知識,感受塑造生活的科學力量,觸摸前沿科技中的科學魅力,積蓄創新發展的科學動能,更有助于提升人們對科學的認同感,實現“認”的知曉,“同”的能量和“感”的行為,以高度自覺和主人翁精神踐行科學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也是“活化”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實際行動,讓公衆通過與科學家直接的互動和深入交流探讨,切身體會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将抽象的概括轉化為具象的表征,熟悉和了解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呈現方式,進而内化為個人的認知,更理性地看待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 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是重大科技活動示範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是以實際行動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這些系列活動不僅展現國家科技創新的成就,聚焦“四個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且通過各種科普惠民活動,能夠讓公衆感受到科學已經融入生活的各個領域,使人們積極主動參與科普活動,養成主動學習、掌握、運用科技知識的習慣,并自覺抵制僞科學、反科學等不良現象。借助全國科普日這個“場域”,有助于公衆科學思維和科學理性的培育,也有助于引導公衆理性地看待科技創新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作用。 科普是一個動詞,行動是科普最好的說明書,也才是“真”科普。科普也應該是一個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科普效果好不好,科普是不是向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關鍵還要看是否采取了實際行動,“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隻有“做”才是正确答案。科普需要用感性的叙事來表達對客觀世界的理性認知,而這種表達就是一種行動,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場景可以豐富多彩,渠道可以線上線下融合。 無論如何,隻有把科普真正“做”起來,通過實際行動推動科普的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科普之“翼”,才能助力公民科學素質普遍提升,讓科學的高原上矗立起更多創新的高峰。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19日 16版)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