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是國家賦予海南自貿港“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之一。在中央财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看來,國家大力提振消費,将為海南升級傳統旅遊業、布局新消費場景提供契機,助力海南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消費品牌。
海南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一直是遊客向往的旅遊勝地。2024年,海南接待遊客9720.78萬人次,同比增長8%,創曆史新高,其中入境遊客111萬人次、同比增長115.6%;遊客總花費突破2000億元(人民币,下同)大關,達到2040.14億元,同比增長12.5%。
在中國消費版圖上,海南自貿港也具有獨特作用。伴随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海南利用聯通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免稅購物、國際醫療和“留學海南”三大品牌,承接海外消費回流;每年在海口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簡稱“消博會”),已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消費精品展。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總經濟師曾蓉說,在中國大力提振消費的背景下,“消博會”将更加有效地彙聚國内外優質消費品資源,成為優化消費供給、暢通消費渠道、提振消費信心的全球消費精品展示交易平台,“買全球、賣全球”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文旅消費多元化發展和融合趨勢下,海南如何搶抓機遇,加快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在供給端創造更好的消費産品和消費場景”,海南省旅遊市場開發聯盟辦公室副主任孫相濤認為,當前旅遊消費需求從标準化轉向個性化、品質化,年輕消費群體“悅己”的特點愈發凸顯;海南要将旅遊和文化、體育、健康、科技等要素融合,挖掘遊客與場景之間情感聯結,更好滿足其“情緒價值”。
當下,海南依托入境免簽、零關稅遊艇等自貿港政策,打造海口“國際演藝之都”、三亞“亞太遊艇之都”、文昌“航天旅遊之都”、樂城“醫療旅遊之都”等新場景。“來海南看演唱會、玩音樂節、逛品牌展”,成為新的消費時尚。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郭達強調,推動與國際接軌,海南應提升國際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國際旅遊消費目的地。例如,與香港聯手共建免稅購物服務與标準體系,加快吸引國際高端教育科研機構進駐,探索開展全球個人免簽政策試點。
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加快落地,服務業加速開放,或将使海南在醫療、電信等領域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先選擇,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國際接軌。
“随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擴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将是服務型消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預計,到2035年,中國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将從2024年的46.11%提升到60%左右,并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消費增量。
“海南如果全面放開教育、醫療、免稅、大型文化娛樂演出等産業,将豐富國内居民的國際化消費産品供給。”遲福林指出,僅以放開免稅市場準入來看,如果能使免稅消費滲透率達到韓國水平,就能形成不少于千億元的免稅購物大市場。(完)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陳文每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