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變污為肥、綠色種養 湖南石門開辟生态種糧“新賽道”

                    2024-10-06 08:30:18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常德6月17日電 (鄧德平 陳剛 李桃石)眼下,正是沖刺“三夏”生産的關鍵時節,在常德市石門縣夾山鎮官渡社區綠色種養循環馬鈴薯種植試驗田裡,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态研究所專家、石門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人員和村民們揮汗如雨,搶抓利好天氣翻挖收獲馬鈴薯。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夾山鎮官渡社區綠色種養循環馬鈴薯種植試驗田裡,農技人員和村民們搶抓利好天氣翻挖收獲。 石門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位于縣城周邊的夾山鎮官渡社區馬鈴薯種植基地已連續三年施用糞肥。從本次收獲測産情況看,有機肥替代15%化肥的馬鈴薯産量比常規施用化肥種植的每畝增産500公斤;常規種植每畝肥料成本300多元,綠色種養每畝肥料成本僅需210元。

                      石門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合作團隊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态研究所羅沛教授介紹,其團隊充分利用附近養殖場糞污資源,變污為肥、變廢為寶,推行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在生态種糧賽道“闖關”成功。這為石門縣馬鈴薯種植科學施用有機肥提供了具體參數,有利于進一步擴大推廣糞肥還田模式,促進有機肥科學合理施用。

                      近年來,石門縣重視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積極推動“三農”和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專家(博士)工作室,配科研“搭子”、組攻堅團隊,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石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該縣已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指導30多場次,服務農戶2000人次,完成糞肥還田6.1萬畝,在促進有機肥增施和化肥減量增效的同時,有效減少畜禽糞污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改善農村生态環境。

                      目前,該縣攜手中國科學院打造種養循環示範基地10餘個,建設畜禽糞便堆漚腐熟還田示範3.72萬畝,建設畜禽糞污沼液發酵,沼渣、沼液還田示範2.38萬畝。(完)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