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嗨夠攻略 > 正文

                    adc年龄确认大驾光临满十八岁欢迎您大驾光临芒果视频自带

                    發布時間:2024-10-08 12:18:57 來源:網絡

                    開學啦!

                    各位即将步入高校的“天命人”

                    你們的首要任務了解了嗎?

                    當然是“解鎖新地圖”啦!

                    所以,大學校園的攻略都做好了嗎?

                    其實,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隐秘寶藏”

                    一般人真不知道

                    今天,就帶大家到南京

                    發現一批藏在高校裡的博物館

                    這些館的藏品

                    等級高、品類豐富

                    主題新鮮、專業“垂直”

                    絕對會讓你

                    因為一座博物館

                    愛上一座學校 一座城市

                    01

                    南京大學博物館

                    西周小克鼎

                    王齊翰《勘書圖》

                    宋拓《大觀帖》

                    ……

                    南京大學的收藏由來已久,藏品豐富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

                    在國内高校界都名列前茅

                    口沿上豎着兩隻“耳朵”

                    三足支撐着胖乎乎的“身體”

                    由銘文可知這個可愛的“胖胖”名叫“克”

                    在衆多的藏品中,這件西周青銅器小克鼎

                    堪稱南京大學的“鎮校之寶”之一

                    據南京大學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東升介紹

                    這件小克鼎

                    學術界一般認為

                    是1890年

                    出土于

                    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任村的一處窖藏

                    是西周中晚期的典型器物

                    代表着西周禮制的成熟

                    小克鼎與南京大學有着不解之緣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

                    曰知曰仁曰勇……”

                    南京大學校歌裡的“如鼎三足”

                    指的便是這件小克鼎

                    02

                    南京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博物館

                    華南虎、白鱀豚、東方白鹳、

                    南極企鵝、蒙古野驢、褐馬雞

                    ……

                    這裡是江蘇省館藏标本品種最全

                    數量最多的大型動植物博物館

                      據統計,該館共藏有動植物标本10萬餘件,其中大型動物标本約1萬件,小型昆蟲标本5萬餘件。目前在展标本2000多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1種,更有21件國寶級标本。

                    其中最珍貴的,當屬5件完整的白鱀豚标本

                    白鱀豚是一種生活在長江中的珍稀哺乳動物

                    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

                    目前有資料記載的白鱀豚剝制标本

                    全世界共39件

                    其中的5件就藏在南京師範大學的這座博物館

                      據該館館長戴建華介紹:

                      南京師範大學擁有這麼多稀有白鱀豚标本,與該校的生物學科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1956年,南京漁民誤捕一條“怪魚”,送到當時還是南京師範學院的南京師範大學。

                      該校生科院教授周開亞在查閱大量文獻、走訪多處地點後,發現這正是極其稀有的淡水豚白鱀豚。

                      周開亞教授長期緻力于白鱀豚種群的研究和保護,館藏的五件白鱀豚标本就是在過去幾十年中,課題組成員收集到的擱淺死亡個體。

                    03

                    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

                    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

                    于2004年建成開館

                    是國内率先系統收藏、研究和展示

                    中國農業曆史與文化的高校專題博物館

                      據統計,該館藏有古代農業生産工具1000餘件、原版古農書346部3000餘冊、古代農業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農業作物和動物标本,以及國内和國外各類土壤标本等。

                    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也非常接地氣

                    是一隻漢代鐵鏊(最早的攤煎餅神器)

                    “鏊,面圓而平,三足高二寸許,餅鏊也”

                    其外形如鍋蓋,鍋面中間高四周低,直徑約40厘米

                    下有三“足”作為支撐,用于制作烙餅、煎餅

                    古人把柴火放在鍋底加熱

                    将和好的面團平攤在上面即可做成面餅

                    真是沒想到

                    攤煎餅竟然有着這麼古老的曆史

                      據介紹,鐵鏊之所以被稱為鎮館之寶,是因為它見證了中國的飲食革命:

                      此前,農業生産者都無法将糧食做精加工處理,多以蒸煮後進行粒食。

                      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工具将糧食加工成面粉,從此日常飲食的種類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鐵鏊正是見證了小麥由粒食到面食的過程,體現了中國飲食方式的不斷進步。

                    04

                    江蘇警官學院南京中華指紋博物館

                    “指紋”背後也藏着大學問

                    在江蘇警官學院内

                    有一個以指紋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在館内,觀衆可以溯源指紋文化的曆史

                    了解指紋學的發展狀況

                    以及各個時代指紋的特殊呈現方式

                    指紋既是裝飾,又是印記

                    中國指紋的運用

                    最早可追溯到

                    史前新石器時代所作的指紋彩陶畫

                    而古代折疊書封泥上的指印

                    漢唐時期契約文書上的“畫指節”

                    則代表指紋成為誠信文化和取信制度的象征

                    現代人對指紋的認知

                    更多的是可以偵破案件的重要證據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

                    刑事偵查和刑事審判就把指紋作為斷案工具

                    在南京中華指紋博物館展廳内

                    就立着一堵被挖了一個大洞的牆

                    洞外隐約可見一個大腳印

                    據講解員介紹,這個場景其實是還原了

                    古代官吏通過查驗盜賊遺留在案發現場的手印和腳印

                    推測出盜賊的體态特征

                    05

                    南京審計大學貨币博物館

                    從夏朝時期的貝币到如今的第五套人民币

                    在這座始建于1996年的專業錢币藏品館裡

                    藏有上萬件中外貨币展品

                    濃縮着人類貨币幾千年的久遠歲月

                    展陳的第一套人民币

                    最小面值是1元,最大面額則高達5萬元

                    跨度相當大

                    據介紹

                    目前全品相第一套人民币價格或達500萬元

                    其中

                    面額為一萬元的“牧馬券”

                    單張價格可能超過了180萬元

                    原因在于其發行數量少且當時的工藝有限

                    所以十分珍貴

                    ……

                    不看不知道

                    在南京的50餘所高校裡

                    竟“藏”了60餘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館

                    是不是對這些博物館

                    所藏的“奇珍異寶”充滿了期待

                      9月1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青團南京市委共同主辦的“首屆南京高校‘博物館’聯展”暨大學新生“第一課”活動正式啟動,“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也同時成立。

                    該聯盟

                    将組織更多面向師生及公衆的

                    “高校博物館開放活動”

                    助力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

                    在你的城市裡

                    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高校博物館呢?

                    快去發現,記得告訴我們哦

                      策劃: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文聯、記者 唐娟 鐘升 徐珊珊

                      圖片來源:記者 泱波、南京市文聯

                      來源:微信公衆号

                    FDSFDFSWQEWQEQHEQ1,
                  1. 相關資訊
                  2. 今日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