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29 23:55:43 來源:網絡
上饒7月30日電 (朱瑩)29日至30日,第二屆博山論禅·上饒佛教中國化研讨會在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共200餘人,圍繞“曹洞宗禅文化”主題開展研讨交流,多角度闡釋我國佛教中國化。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經過上千年的碰撞與融合,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副院長聖凱介紹,佛教中國化是以中國文化為參照系,呈現出一個從域外文明逐漸轉化為本土文明的過程。同時,作為漢文化圈重要組成部分的漢傳佛教在亞洲的傳播,展示了一種全球文明史的視野。
“這意味着中國化佛教的形成及其傳統的确立,是佛教文明在中華文明傳統中轉變與融合的體現,兼具宗教史與全球文明史的雙重意義。”聖凱說,江西佛教作為佛教中國化的江西實踐,深刻體現出其特有的江西特質,其内涵至少有禅宗文化、江右哲學、紅色文化,值得學術界高度重視與深入研究。
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新餘市佛教協會會長、崇慶寺住持釋道雲表示,江西佛教始終是佛教中國化道路上堅定不移的積極踐行者和前行者,“此次研讨活動聚集了教内外衆多的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動佛教中國化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更多的成果。”
上饒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斌介紹,上饒佛教文化發展至今已有1600餘年曆史,千百年來,上饒佛教以禅宗、淨土宗為主,形成了禅宗門派曹洞宗的博山法系,“上饒佛教界要充分挖掘好、梳理好上饒佛教尤其是博山曹洞宗法系曆史,引導佛教界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二級巡視員林劍衛在緻辭中指出,此次研讨會是堅持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有益探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佛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充分發揮佛教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據了解,本次研讨會由上饒市委統戰部、上饒市民宗局指導,上饒市佛教協會、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主辦,廣豐區佛教協會、博山能仁禅寺承辦,廣豐區委統戰部、廣豐區民宗局支持。開幕式前,還先後開展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書畫展、稼軒文化硯台展、佛教造像文化藝術展、原創佛教音樂會《博山禅境》等活動,編印了《第二屆博山論禅·上饒佛教中國化研讨會論文集》,收錄論文74篇,多形式、多維度展示了我國佛教中國化發展曆程。(完)
FDSFDFSWQEWQE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