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兩會觀察| 田軒:支持民企,既要政策“硬支持”,更要制度“軟支撐”
2025-03-12 18:51:37
|
來源:
海南日報 |
【字體:
大 中 小】打印 |
|
|
2025-03-12 18:51:37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一詞出現28次,“技術”一詞出現15次,“創新”一詞出現40次,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來産業被重點标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含“科”量相當高。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明确,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通過解決拖欠賬款長效機制、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等舉措構建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
企業是新質生産力的微觀主體,其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水平。今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信心。後續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是要幫助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構建制度保障,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硬支持”與制度“軟支撐”。
首先,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應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平衡優化中,不斷豐富我國科技金融供給:
一是創新我國間接融資體系,持續豐富銀行信貸産品矩陣。差異化設計信貸模式以匹配企業發展,強化信用擔保,提升科技企業授信,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庫,健全信用管理機制,完善融資擔保與抵質押品管理。鼓勵銀行創新信貸産品,如科創貸、研發貸。明确投貸業務标準,推動投貸聯動普及,鼓勵銀行理财子公司開發長期權益産品,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
二是加快培育積極活躍的創投市場,提高資本包容性。加強政府引導基金支持,優化考核标準,提高對科技型項目包容度,建立政府基金與産業資本投資項目共享平台,促進政府與産業協同。同時,完善風險投資“募投管退”制度設計,針對不同類别投資機構進行差異化監管,分類制定短、中、長期資金規劃,加大稅收優惠,激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三是加大力度發展科創債。适當放松對科創債納入帶息負債考核管制以及對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營收、市場占比等的過度要求,建立科創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推動債券市場标準統一,促進多種所有制企業市場地位平等。鼓勵在科創闆試點科創類債券創新品種,進一步放松科創類REITs等産品發行條件,降低發行成本。完善信息披露和持續監管,尤其是加強對資金流向、企業經營情況的披露,推動優質科創債做市交易。
四是完善科創資本生态,壯大耐心資本。深化發行承銷制度改革,完善科技企業認定标準,優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推進交易制度改革,同步進行投資者适當性管理,引導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财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擴容外資互聯互通機制,擴大交易産品範圍,促進雙向交流。健全強制退市标準,優化退市流程環節,暢通企業退市的後續融資通道,促進優勝劣汰、吐故納新的良性市場生态加速實現。
其次,營造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以制度保障增強企業信心。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的部署,标志着中央對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進入政策落實與制度創新并重的新階段。未來,民營經濟發展将完成從“政策依靠”轉向“制度信任”的轉型升級。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和占整體投資的比重呈現下降态勢,這意味着,單純依靠政策刺激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這背後的原因在于,當政策支持未能真正轉化為穩定預期,企業往往陷入“不敢投、不願投”的困境。對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直指當前政策執行中的“空轉”現象。未來,破解“空轉”困局,需要進一步構建“制度供給—政策執行—效果反饋”的閉環機制,可借鑒上海浦東、浙江台州等地的“政策效果第三方評估”及“企業訴求人大評議機制”,将政策執行效果交由市場主體評判,形成“需求—供給—改進”的良性循環。
制度保障的核心在于穩定市場預期。基于此,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雙輪驅動”——既要有政策“硬支持”的精準滴灌,更離不開制度“軟支撐”的持續滋養。其中,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是民營經濟信心與活力生根發芽的土壤。民營企業座談會明确要求“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争的各種障礙”,這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綜合整治‘内卷式’競争”的部署形成呼應。
未來,應該從兩個層面“破除内卷式競争”:對于地方政府之間的“卷”,政府要從市場參與者真正轉變為市場規範的執行者和守護者,轉換職能、提高治理效能;對于企業間的“卷”,應通過發展新質生産力、依靠科技創新,從當前的存量博弈變成增量競争。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這個問題,還需要将相關制度改革向深層次推進。對此,未來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一緻性和可預期性,使民企增加發展信心,敢闖敢拼。通過推進包括個人破産法立法等一系列舉措,完善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更好地保護創新創業和企業家精神。
同時,還需要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構建對于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微觀層面,形成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中觀層面,完善資本市場,吸引長期機構投資者;宏觀層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