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服務新質生産力·金融這麼幹】金融創新解“科創之渴”

                    2024-10-05 22:10:45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金融管理部門大力引導金融業不斷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近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走訪了深圳、上海兩地多家科技型企業發現,當前,銀行業對科技型企業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銀行從自身特點出發,努力提升服務科技型企業的能力。如何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創新更多中長期信貸産品,如何針對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仍需各家銀行不斷探索。

                      解“近渴”渡難關

                      “0到1”的創新最激動人心,但激動人心的這一刻到來之前,往往要經曆艱苦、寂寞的過程。以科創闆為例,目前,在科創闆上市的企業共有570餘家,平均上市周期為14.46年。而完整地走完“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産業化”全生命周期,則大約需要20-30年時間。其間,融資無疑是助力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的必選項。針對科技型企業日常生産經營中短期、靈活的資金需求,股權資金适配度不足,而信貸資金可以解決生産所需的資金周轉難題。

                      焊接、組裝、生産……在深圳安培龍科技龍崗總部,一條條智能化生産線流暢運行。從這裡産出的以智能傳感器技術為核心的壓力傳感器、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領先産品,銷往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于汽車、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物聯網、消費類電子、航空航天、工業控制等領域。

                      安培龍科技于2021年成功跻身第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行列,目前已成功登陸科創闆。回顧成長曆程,安培龍科技董事長邬若軍坦言,低成本的銀行信貸資金是助力企業成長的“及時雨”。“銀行信貸最大的問題就是貸款到期怎麼轉化?企業之所以要選十幾個銀行借貸,就是等這項貸款到期之後,可以用另一項貸款結算。一年期貸款無法作為長期投入,多家銀行組合又增加了企業負擔。”

                      建設銀行3年期的“科技轉化貸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邬若軍的煩心事。2021年,安培龍科技選擇建行深圳市分行作為首筆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合作銀行,并獲得2000萬元兩年期流動資金貸款。時隔一年,該分行又通過“科技轉化貸款”産品向安培龍科技投放為期3年的1400萬元貸款,有效支持公司在産業化過程中的經營周轉需求。

                      類似的需求對于尚處萌芽期的科技型企業更為迫切。2022年,上海大學教師張倩武帶着實驗室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上海環上大科技園創立了上海天域光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域光聯”),專注于研發低成本、低功耗的衛星激光通信終端産品和器件。作為一家初創科技型企業,天域光聯雖手握先進技術與專利,但資金短缺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立足投早、投小、投硬,基于該企業的專利技術價值及數量、企業獲得的科技型企業稱号、企業主及其主創團隊的人才稱号及企業主個人學曆,以及結合知名創業投資機構的股權投資,在營業收入不足200萬元的情況下,我們為天域光聯提供了330萬元的純信用額度支持。”建設銀行上海寶鋼寶山支行副行長江文東介紹,建行推出“善科貸”産品,可以在此類科技型企業營收規模尚未形成時,從4個維度對企業進行授信評估。

                      從“三張表”到“技術流”

                      科技型企業可以利用債權、股權兩種融資方式優化自身資産負債結構。

                      這對銀行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劉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科技型企業投資大、風險高、輕資産、回報周期長,是銀行以前不太願意接的客戶。因為銀行傳統業務的特征是有抵押、短期見效、風險可控。通常,大家認為科技金融是資本市場該幹的事情,與傳統銀行無關。

                      解決信貸人員在評估科技型企業時看不清、看不準的問題,成為破局的關鍵。“過去銀行在評估金融業務時,主要關注企業的現狀,即資産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張表’,較少考慮企業的未來。實際上,在科技金融領域,企業的未來潛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往往更為重要。”建設銀行公司業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基于此,銀行開始轉變發展思路,着力調整風險管理策略,構建更科學的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

                      以建行為例,該行創新“技術流”科創評價體系,并作為銀行業唯一的試點機構,積極參與科技部等10部門組織開展的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構建了科技金融“價值”服務體系,目前已初步實現以“技術流”評價科創“硬實力”、星光STAR賦值信用評級、小微評分卡專屬服務小微企業、投資流助力投貸聯動的科技型企業全流程評價。

                      以“技術流”科創評價體系為例,建行改變以财務評價為主的傳統模式,着力突出科技屬性,圍繞知識産權核心要素,從專利含金量、創新成果含量等多個角度評價企業的創新能力,特别是企業持續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差别化增信支持,把知識産權等方面的無形資産轉化成信用,從而實現不看“磚頭”看專利。

                      記者在現場看到,登錄該系統後,客戶經理隻需輸入企業名稱,就可以立即獲悉該企業的科技“硬實力”強度,得到“T1-T10”10個等級的創新能力評價。“目前該體系可對近80萬家科技型企業進行創新能力評估,并進行差别化增信支持,有效突破了傳統銀行評估體系的局限,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建行公司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建行跳出“資本”關注“知本”。聚焦當前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業務中的評估難、評估慢、評估貴難題,探索提出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内部評估方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内部評估方法基于國家知識産權局定期披露的各行業平均專利實施許可費用數據,以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專利評估指引》,從法律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等多維度全面評估知識産權價值。”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銀行“練内功”加強對科技金融的專業能力外,科技金融的發展也離不開敢貸、願貸的政策激勵和引導。為強化科技金融服務競争力,建行深入推進“1+N”科技金融特色機構建設,積極打造以一級分行專營團隊(1)為支撐,以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N)為基礎的立體化、多層次科技金融特色機構體系,從源頭對接科技型企業,提升服務質效。此外,授予深圳、上海等重點分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稱号,配套差别化的授信審批和産品創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

                      與創投機構聯手

                      科技型企業涉及的行業及類型衆多,不同周期的科技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各不相同。同時,國内對科技型企業的投資依然存在諸多痛點和難點,資本更多關注處于快速成長期甚至成熟期的企業,投資周期普遍偏短,銀行信貸也多為短期流動性支持。因此,如何能在初步實現敢貸、願貸的基礎上,真正實現會貸?如何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創新更多中長期信貸産品?銀行業仍在不斷探索。

                      金融監管總局日前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指出,針對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增強,對研發活動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資金和保險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科技金融風險分擔機制持續優化,努力形成“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有效滿足制造業中長期融資需求;加強與外部投資機構合作,規範開展“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

                      在調研中,記者了解到,當前通過内外協同給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多元的服務,成為不少銀行探索的方向之一。

                      建行深圳市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對内,建行集團旗下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協同,發揮各自優勢,為科技型企業賦能;對外,則可以與創投機構攜手,共同發力,為科技型企業賦能。針對對外協同,深創投集團财務總監俞浩認為,這是一場雙向奔赴。她進一步介紹,創投機構具有“價值發現”功能,通過與創投機構的合作,銀行在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過程中可以更敢貸。創投機構也可以借助銀行監督企業未來資金流水,從而防範出資風險。

                      據悉,建行深圳市分行與創投機構深化合作,依托其對科技型企業的投資數據,在科技型企業專屬數字化服務平台——e貸平台(小微)上搭建線上化定制産品,通過以投定貸解決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服務難題,實現對其批量對接和精準服務。

                      去年8月,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聯合建行深圳市分行共同推出的投貸聯動專屬産品“紅土貸”在e貸平台正式上線。該分行向獲得深創投集團或其受托管理的基金投資的優質科技型企業提供專屬流動資金貸款,按照“見投即貸”标準化申貸流程,線上簽約放款,随借随還,單筆貸款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為3年。目前,“紅土貸”已為80餘家企業提供近7億元授信支持。

                      作為“紅土貸”受益企業——賽陸醫療的創始人包原野認為,債權融資的最大優勢就是沒有涉及股權稀釋,也能讓過往股東繼續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利益提升。商業銀行和投資機構聯手給科技型企業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務工具。

                      “後續我們希望創投和建行的平台,能夠推出更多适合賽陸醫療這類企業的金融産品,助推企業成長。”包原野建議。

                      記者從深創投及建行深圳市分行獲悉,相關工作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未來針對LP出款不及時,以及項目投資周期過長導緻基金IRR下降的問題,将會以‘認股權貸款’方式,進一步加強投貸聯動合作。”俞浩透露。(記者 仇兆燕)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