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天奇
“年紀輕輕、好手好腳的,做家政總還可以吧?”“95後”女生楊鈴翠笑着調侃自己。這個眼神明亮的姑娘,是浙江杭州富陽某家政公司的創始人,也是3000名家政阿姨的“小家長”。5年前她拎着保潔包敲開客戶家門時,沒人想到這個女孩會在四年後帶着山區阿姨拿下全國家政勞務典型品牌,更讓家政事業成為連接城鄉的一束光。
楊鈴翠的創業故事始于一場“逆向思維”,當同齡人湧入互聯網大廠或考公賽道時,她盯上了似乎并不屬于年輕人的家政行業。
一開始踏入家政行業,楊鈴翠并沒有意識到創業的困難,直至遇到了“既沒有客戶,也沒有阿姨”的窘境。于是,楊鈴翠發揮年輕人的性格優勢,走街串巷做保潔,雖然兩個月隻賺了600元,但她硬是用擦得锃亮的玻璃換來第一批忠實客戶。
“有的客戶開門時會問‘就你一個人?’,我就回答她,年輕人手腳快,擦得幹淨還安全。”楊鈴翠如此回應客戶對于“小阿姨”的質疑。
實際上,質疑不止于此。當被問到大學生做家政是否浪費學曆時,楊鈴翠直言:“我不覺得做家政就低人一等,踏實肯幹總比好吃懶做要好多了。相較于山區阿姨,我隻是比她們多讀了一些書,那也是得益于現在的時代,并沒有所謂的學曆優越感。”
帶着這樣的心态,在家政行業摸爬滾打後的楊鈴翠将目光對準了老家龍羊山區的“龍羊阿姨”。“‘龍羊阿姨’在當地小有名氣,不過缺少平台的保障和關懷,也缺少職業發展空間。”
就這樣,本着發展家政事業與助力阿姨就業“雙赢”的目的,楊鈴翠逐漸将隊伍壯大成了近100人的阿姨團隊,随後更在婦聯牽線下開啟“逆襲劇本”——她被評為富陽區“十佳最美家政人”,帶着“家門口就業巡回培訓導師”身份走進鄉鎮宣講,為更多山區阿姨照亮了職業之光。
如今,楊鈴翠帶着3000名阿姨闖蕩“家政江湖”,雖然會面對不少管理難題,但這個“年輕掌門人”自有一套“情法平衡術”,在日常相處中,她已然得到了阿姨們的信任與鼓勵,這也是她堅持下去的意義。
如今,“龍羊阿姨”的名片早已不止于保潔。楊鈴翠未來的創業法寶藏在兩個“竹籃”裡:一個裝着擦玻璃的麂皮布,另一個裝滿龍羊山區的土特産。她正籌劃“家政+助農”新模式,讓無法外出接單的阿姨在家養土雞、種山貨,公司統一收購後直供客戶,阿姨足不出戶也能擁有一定的收入。
近日舉行的杭州市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15周年暨奮進2025彙聚“挑大梁當頭雁”巾帼磅礴力量動員大會上,楊鈴翠作為優秀女性代表之一分享創業經曆,激勵更多女性在各行各業發揮優勢。
“創業就像玩一場巨大的遊戲,玩着玩着就成了事業。”楊鈴翠的“遊戲心态”充滿年輕一代的松弛與銳氣。從女大學生到“擦玻璃小妹”,再到帶領3000名阿姨的創業者,楊鈴翠脫下“長衫”,拾起的不是“面子”,而是改變行業隐形歧視、改變山區婦女生活的巾帼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