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91歲的父親寫了一首詩《時光歲月》,經AI一點評,引起周圍不少人的興趣。
父親雖早已退休,但對于當下出現的各種新事物特别關注。手機上那些新的學習、生活工具,他總是不懂就問、不會就練。因為年歲大、記憶力減退,他還自創“重複記憶”“分類記憶”等記憶方法。他不會打字,卻硬是用手寫闆在電腦上完成了10萬多字的回憶錄。
春節期間我們出去旅遊,發回視頻、照片給父親看。他激動不已,來了靈感,即興寫了一首詩:“山秀水麗看不夠,天旋地轉不停留。得意時節勿錯過,莫讓時光空白留。”聽聞現在的AI神通廣大,尤其“能文”,父親便讓晚輩幫他下載AI軟件,讓AI進行點評。AI說,“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詩,既有對自然的熱愛,也有對時間的珍惜和人生智慧的傳遞”。AI還對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見,建議将“天旋地轉”改為“日月星辰”,“讓意象更加豐富”。父親覺得“日月星辰”與“天”“地”均為名詞,“旋”“轉”為動詞,不工整,可以改用“星移鬥轉”,既與“山秀水麗”相對應,又更貼合對仗要求。AI建議第四句改為“莫叫韶華付水流”,“更具古典韻味”。父親卻認為,AI不知本人非韶華之年,意見雖好,但不符實際,可改為“莫讓光陰付東流”。“光陰”既涵蓋“韶華”之意,又少了說教之嫌。
對AI的建議,父親說無論有沒有采用,都使他打開了思路,受益匪淺。剛開始隻是看到視頻心生感觸,沒想那麼多、那麼深,經AI一點評,喚醒了想表達而未能表達出來的東西,好像思想境界和思維能力都提高了。
現在年輕人使用AI已是司空見慣,沒想到老年人也開始接觸AI。我們感歎科技進步帶來的影響如此廣泛,更心生感觸的是,父親以如此高齡還保留着學習和創作的熱情,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樂于嘗試和探索新科技,而且既懂得吸收AI給出的好建議,又能以“對話”的姿态提出自己的想法,堅持保留自己的思考,這真是一種年輕的心态!我想,父親這種擁抱時代、樂觀生活、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正是當下科技應用多樣、人們生活豐富的生動具體寫照嗎?90多歲的父親,正年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