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黑兽动漫视频”最新動态
發布時間:2024-10-08 10:45:19 來源:網絡
4個調研組曆時近4個月,在青年群體中走訪調研,形成1篇主報告和11篇關于青年學習深造、創新創業、居住環境、成長成才的報告,查找出39項具體問題,對應提出45項對策建議。
“不回避問題,接地氣、有價值。”日前,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專題研究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政協界别協商座談會上,沙坪壩區政協主席楊邦維評價說,這些報告不僅反映了青年群體的真實狀況,更為後續協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與理論依據。
開展青年發展大調研和青年發展專題協商會,在重慶尚屬首次。
直面青年工作中的“差點兒意思”
沙坪壩區常住人口149萬人,平均年齡35歲,14歲至35歲青年人口達40萬人,是重慶最年輕、最具活力的城區之一。2022年6月,沙坪壩入選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試點以來,沙坪壩區青年工作大步前進,在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中期評估中被評為A檔;青年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項目、“城市改造師”大賽等創新措施被納入《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首批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作為重慶市唯一代表參加2023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城市集”并在城市對話會環節作交流發言;今年5月31日,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建設全市域青年發展型城市實施方案》,沙坪壩提出的“打造‘青春之城’”作為唯一區縣“城市名片”寫入實施方案。
本次調研和協商正是在沙坪壩區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青春之城”的關鍵節點舉行的。
“我們的總體建設成效還是差點兒意思,這說明我們的工作還是有明顯的短闆和弱項。”沙坪壩區青年工作聯席會召集人、副區長王晶認為,當前需要繼續破題的難點是“如何激發40萬青年的創新創造活力,讓青年在城市建設中當主角”。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青年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之間的溝通成本較高。”重慶市政協委員、沙坪壩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李涵涵在介紹《關于沙坪壩區青年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調研報告》時,坦率提出調研中發現的基層工作短闆。
與李涵涵同一調研組的政協委員還有沙坪壩區婦聯副主席王晨陽、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社會治理中心主任鄭昊。
他們發現,團組織作為聯系服務青年的部門、鍊接青年和政府的橋梁,在青年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方面謀劃探讨較少,且人手有限,在信息傳遞、項目決策等重要環節無法匹配專職的工作人員,缺乏有效的溝通平台和機制,導緻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誤解。
為此,報告建議,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項目管理流程,确保青年、政府、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暢通,減少溝通成本,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建立青年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跟蹤反饋機制,定期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相關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延續性,為項目穩定實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推進青年工作涉及多部門、多單位。作為調研組成員,團沙坪壩區委書記餘張铤作《打造“青春之城” 建設“活力之都”調研報告》時說,在《沙坪壩區服務青年發展二十條措施》中,“實施青年建言資政行動”需要5家部門共同發力,這就要求部門間齊心協力,不“各自為政”。
報告中提到,各部門針對青年群體的群像判斷及需求分析,大多從各自所管轄的業務出發,缺乏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交流與綜合判斷,會造成顧此失彼、無法找準青年需求的現實問題。
對此,報告建議構建跨高校、企業、政府和青年的高效資源共享平台,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政府迅速捕捉市場環境變化,較快出台應對政策,以保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應性,建立“青年在一處發聲,多家可共同發力”的高效信息交互和處理機制。
在促進青年發展中解決社會難題
調研中,針對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社會難題,調研組試圖通過當地的具體實踐尋找“沙坪壩解法”。
當前,各地“搶畢業生落戶”“搶年輕人才”的政策層出不窮、“紙面力度”非常大,但一些年輕人在實際就業創業中對政策知道少、了解少、用得少。
“青年對政策感知度不夠、認可度不強。”主報告披露,一些青年發展政策,其受益群體主要傾向于大型企業或特定行業的青年,而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青年員工則難以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例如,在青年安居保障方面,沙坪壩區尚未建立住房動态調整機制,難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多元化住房需求;針對外來引進人才的專項政策尚不完善,影響其歸屬感和幸福感,進而可能導緻人才流失。
在重慶,沙坪壩區屬于“科教文衛大區”,重慶大學、陸軍軍醫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16所高校坐落于此。但調研組發現,沙坪壩區“對外地來渝求學的青年吸引力仍然不夠,大學生就地創業人數偏低”。
報告中提到,相關創業平台在功能定位、服務模式、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缺乏差異化的競争優勢,對青年的服務不夠精準。生活場景與青年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
報告建議應識别出共性需求和個性化差異,關注不同年齡段、性别、職業背景、興趣愛好等因素對青年需求的影響,形成更為精細的需求畫像,分類、精準施策。
同時,報告提出通過平台賦能,為青年提供全流程的技術、金融和政策支持,做青年創新創業“不占股份的合夥人”。
沙坪壩區打造了3個青年友好街區和56個青年發展型社區,報告建議可充分依靠青年“化工作對象為工作力量”,讓青年“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共同推動“青春之城”的建設與發展。
校外教育、職業教育都是教育方面的熱門話題。沙坪壩區政協委員、重慶市華清英才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曉東領銜的該項專題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調研後,總結了《關于推進青少年校外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的調研報告》。
王曉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與市場的快速變化和産業轉型升級需求相比,青少年校外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入是不夠的。
報告認為,青少年校外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中存在定位不明确、資源不共享、課程内容銜接不暢等困境。
報告提出明确青少年校外教育與職業教育銜接的定位與目标,逐步增加職業體驗或職業啟蒙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機構,加強中小學階段校外職業啟蒙教育等建議。
“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我們将在工作中充分予以吸納。”沙坪壩區教委有關負責人現場表态。
沙坪壩的決心
專題協商會上,基于青年發展和青年實際需求的多個報告引起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和研讨,比如關于強化沙坪壩區青年保障性住房建設、青年婚戀育幼、“三個突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依托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教育先行示範區、沙坪壩區青年主理人創新創業、沙坪壩區青年參與城市更新項目、充分發揮青年力量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能級等調研報告。
沙坪壩區委辦、區政府辦、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社工部、區教委、區科技局、區民政局、區司法局、區人力社保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商務委、區文化旅遊委、區衛生健康委、區工商聯、區總工會、團區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悉數到場,并回應有關報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
區委社工部針對當前青年志願服務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回應說,将會同團區委等有關部門,竭盡全力解決困難,為廣大青年參加志願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創造積極條件,堅持問題導向,豐富志願服務供給。
據了解,沙坪壩區的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分領域、分行業組建了19個工作專班,實行“月會商、季研判、年總結”制度,事項化、清單化、一體化推進青年發展。
沙坪壩區青年工作聯席會召集人、區委副書記劉曉吾表示,沙坪壩區委堅持把青年工作作為黨政工作大局整體謀劃、系統推進,經常研究解決青年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
沙坪壩區已将青年工作提升到“曆史最高水平”。
據介紹,打造萬千青年向往的“青春之城”是沙坪壩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标要求。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試點工作,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先後召集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專題會,以區委名義出台《沙坪壩區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沙坪壩區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任務分工》,以區委辦、區政府辦名義出台《沙坪壩區服務青年發展二十條措施》。
劉曉吾表示,沙坪壩區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探索制定科學合理的青年工作考核評價指标和評價方法;加強工作督查,定期對相關單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要問責整改;做好自評檢查,定期對青年工作實施成效進行階段性總結評估。
“青年選擇沙坪壩,沙坪壩也應無愧于青年。”劉曉吾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FDSFDFSWQEWQEQHE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