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台籍教師紮根重慶10年:職業教育裡挖掘學生無限可能 |
2024-10-07 06:04:07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重慶6月23電 題:台籍教師紮根重慶10年:職業教育裡挖掘學生無限可能 記者 鐘旖 “作為老師最大的成就感,是學生通過教育的潛移默化,突破原本的限制,相信自己的人生有無限可能,并為之奮鬥。”23日,在重慶談及自己從事職業教育10年的收獲,來自台灣高雄的鄭傳璋如是說。 鄭傳璋現為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及智能建造專業負責人。這些年,結合大陸“創新創業”的東風,他因材施教,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交叉學習、多元成長,成為學生心中的“大家長”。 “職業教育有很多可結合、挖掘的領域。”鄭傳璋說,“激發學生潛能的同時,我也在大陸發掘自己。” 鄭傳璋對大陸的好奇、憧憬可具象至一本本書籍,“隻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簡直大開眼界”。2001年,他還在讀研究生時,就常到大陸參加交流活動,每次都會買一堆“心頭好書”返台。印象最深的是在重慶,一鼓作氣買了20多公斤的工程類圖書。“這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探索大陸的種子。”鄭傳璋說。 2014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鄭傳璋經前輩引薦,入職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擔任教師。初次面對200多名學生,鄭傳璋适應得很快,并決定發揮優勢,将台灣職業教育優勢與大陸教學方法相融合。 “台灣很早就把産教融合做得很好。這些年我的重心也是深耕職教的成果轉化,對接社會需求培養人才。”鄭傳璋認為,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動手”與“啟發”,兩者碰撞可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2015年起,鄭傳璋在教授空間信息、智能建造、虛拟現實及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同時,嘗試将“雙創”思維與實踐融入課堂,在校内推出雙創項目、組織學生參與市級競賽、帶團隊深入一線調研、參加社會服務助力鄉村振興……讓學生在多個賽道裡打開思維、提升自信。 生活中,鄭傳璋常鼓勵學生“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勇于突破自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他強調“與時俱進地學習”,師生不能隻學課本,還要活化思維,跟着國家政策方針調整節奏。 “現在社會不僅需要技能人才,更需要複合型人才。”鄭傳璋透露,自己也正在摸索為學生量身定制創新創業方案。比如,為提供更多實習機會,他專門創辦了一家科技型企業,助力科研成果孵化。鄭傳璋說,在大陸的生活雖然忙碌,但是充實,最欣慰的是“看着一批批學生帶着求知心來,帶着收獲離開”。 近年來,鄭傳璋還緻力于深化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助力兩岸青年交流。他拜訪在渝紮根的各行業台胞,在建造、養老、助殘等領域尋找能與職教相結合的項目。為拉近兩岸青年距離,他參與籌劃“兩岸青年電競交流賽事”。“現在正與台灣的學校磋商,預計會有4支隊伍、40人左右來大陸比賽。”鄭傳璋表示,大陸充滿機會,希望通過活動,吸引更多台灣年輕人來走走看看。 “教書育人本就是教師的責任。”采訪中,鄭傳璋多次表達“功成不必在我”。他說:“每一個學生都不止一個成長模式,我做的隻是讓他們有多一個領域的選擇。看到他們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我很知足。”(完)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