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症是以骨量減低、骨顯微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一種全身系統性骨骼疾病。它
低體重、高齡、月經初潮來得晚、絕經比較早是
吸煙、酗酒;
鈣攝入不足;
缺乏運動;
長期服用某些特定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抑制藥物、苯妥英鈉、促性腺素釋放素激動劑、芳香酶抑制劑等);
有炎性疾病或脆性骨折史;
絕經後女性。
骨質疏松症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患者的年齡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常用的藥物包括:
骨質疏松症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藥物治療。除了補鈣和曬太陽,合理飲食、适量運動和定期檢查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
人體對鈣的需求需要通過飲食和補充劑來滿足。富含鈣的食物包括酸奶、乳酪、豆腐、黑芝麻、紫菜等。
如果飲食中鈣攝入不足,可在醫生建議下選擇合适的鈣劑。
一般來說,每天補充元素鈣1000毫克即可,但生長發育旺盛的青少年和孕婦需要适當加量,但不建議每天超過2000毫克元素鈣。
建議每天曬太陽20分鐘左右,裸露四肢背對陽光,避免眼睛和皮膚灼傷。戶外活動時間少的人群、老年人、孕婦及兒童,尤其需要注意多曬太陽。
維生素D不僅能促進鈣的吸收,還對骨骼強度、細胞生長、神經肌肉功能和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普通維生素D的推薦劑量為每天20微克(800國際單位),最多不超過40微克。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如骨化二醇和骨化三醇)屬于藥物,需根據醫囑調整劑量。
文字來源:《促進健康怡享老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常務副主任孫浩林
策劃:李天舒
編輯:王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