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馬來西亞華裔青年打造“藝術樂園” 推廣中國民樂 |
2024-10-01 18:52:55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南甯5月17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裔青年打造“藝術樂園” 推廣中國民樂 作者 陳秋霞 中國高校又迎來畢業季。近日,1999年出生的馬來西亞女孩陳伊虹在畢業展演中,以中國經典的竹笛協奏曲《白蛇傳》,告别自己在廣西南甯的求學之旅。 接下來,陳伊虹計劃到廣州觀摩樂器展,看看中國音樂發展變化,并邀請家人到中國來見證自己的畢業典禮。畢業後,她将回到馬來西亞發展,繼續推廣中國民樂。 ![]() 陳伊虹的曾祖父是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人,她的父母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因電影《劉三姐》對中國民樂以及“劉三姐”文化有着特殊情感。“我想讓父母親自看看‘劉三姐’的故鄉。” 受父親影響,陳伊虹5歲開始學鋼琴,13歲接觸中國傳統樂器竹笛,體驗到其美妙音色,因而産生到竹笛的發源地中國學習的願望。陳伊虹曾獲得廣州知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出于對竹笛的強烈熱愛,她放棄前往廣州留學的機會。 當得知廣西藝術學院有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竹笛演奏專業教師,陳伊虹毅然報考該校,并于2020年如願被民樂演奏竹笛專業錄取。陳伊虹在馬來西亞未接受過專業老師指導,主要靠自學。 “來中國之前,我對自己的竹笛水平蠻有自信,到這裡之後才發現高手如雲,自己還得更努力。”于是,陳伊虹便開始了宿舍到琴房“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在琴房待至少6個小時。 ![]()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陳伊虹的竹笛演奏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她站上了中國—東盟音樂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中國傳統器樂周等大舞台,還随廣西藝術學院民族樂團到越南交流演出。“在成都,我和同學共同演奏竹笛經典曲子《揚鞭催馬運糧忙》受到好評,導演點名要我們再次赴成都表演。能獲得認可,我感到很榮幸。”陳伊虹說。 在陳伊虹眼裡,絲竹之韻不僅帶給她快樂,也是她了解中國的渠道。“《春到湘江》《春到拉薩》,很多民樂以地名命名,我因此知道了中國的很多地方,也了解了背後的中國文化。比如,通過《白蛇傳》竹笛協奏曲,我了解了中國民間文學,弄明白了為什麼人們喜歡去杭州西湖。” 在家鄉馬來西亞沙撈越詩巫,陳伊虹與朋友合辦了一家音樂培訓機構,這裡是當地青少年的“藝術樂園”。“我們開設的課程有鋼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還有二胡、琵琶、竹笛等中國民族樂器。” 陳伊虹觀察到,越來越多馬來西亞年輕人喜歡中國民樂,學習中國傳統樂器。“我問過很多學生,他們熱愛中國民樂是受中國古裝仙俠劇影響。許多人渴望穿上飄逸的漢服,彈着古筝,或是吹着竹笛,拉着二胡,‘穿越’到古代,來一場‘仙俠’之旅。” 陳伊虹認為中國民樂的海外傳播之路還很長,她會接更多演出,做中國民樂的傳播者,讓更多人感受中國民樂的魅力。(完)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