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緊國家政策導向,生意才能越做越紅火。”曾在北京做香蕉批發生意的樊金鎖笃定地說。
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3月,樊金鎖便來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實地考察。北京鋪位的租期一到,樊金鎖就把頗具規模的批發生意遷到了保定市高碑店市。
截至目前,首衡高碑店市場已經彙聚了7200多家北京外遷企業、數萬名外來人員。十餘年來,首衡高碑店市場實現了從精準承接到産業協同走深、走實、走向共赢的新格局,服務京津冀地區的“鮮活農産品一小時流通圈”正持續構建。
不謀而合
“對做水果批發的人來說,便捷的公路交通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是特意開車去的。”樊金鎖說,考察市場時,1個小時就到了,一路很順暢,心裡挺高興。同時,首衡高碑店“面向華北、輻射全國”的定位,和樊金鎖把生意做大做強的想法不謀而合。
遷入僅1年時間,樊金鎖的香蕉生意就重新實現盈利。此後,他見證了高碑店市場迅速發展、補齊業态,逐漸集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花架子等于一體,協同的産業鍊愈發緊密,更廣闊的市場打開了。“商戶越多、商品越全,生意越容易做大。”樊金鎖的生意随之蒸蒸日上,成了業内有名的“香蕉大王”。“以前賣貨主要針對北京市區,來到高碑店後銷售範圍更廣,拓展到了河北、内蒙古、陝西等地,銷量比以前翻了好幾倍。”樊金鎖對自己的“搬家”決定頗為自豪。
十餘年來,規劃早已成為現實。高碑店市憑借地理交通優勢,迅速承接了北京外遷果蔬産業,之後又陸續承接了北京幹副、調料、糧油、花卉、五金、凍品海鮮等産業,成為重要承接平台和農産品流通中轉樞紐。目前,市場共有8700餘家經銷商和企業入駐,經營品類多達400餘種,輻射範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甯、吉林、黑龍江、内蒙古、山西、山東等13個省份。
做大“蛋糕”
首衡高碑店市場是京冀兩地政府共同謀劃、高效推動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河北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北京産業疏解首批落地并成功運營的産業集群項目。為确保外遷企業落地後能夠安心經營發展,當地政府出台多項政策文件,首衡高碑店市場提供高效服務和完備的基礎配套。首衡集團總裁魏樹儉介紹,從配套基礎設施到便捷服務,再到整合上下遊産業鍊,從子女就學到買房落戶,我們營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同時積極構建完善的食品商貿流通産業生态,千方百計打開産業擴容提質、做大做強的發展空間,幫助外遷商戶把事業做大。
如今,最早一批入駐首衡高碑店市場的商戶,生意規模都翻了數倍甚至數十倍,經營地域也日益擴大——商戶孫楠将哈密瓜品類做到全國前三,年銷量增長了15倍;商戶王剛供應蒙古國每年40%的果蔬産品……
全天候保障
去年,首衡高碑店市場果蔬交易額1410億元,交易量1910萬噸,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農批市場百強排名第一。
目前,京津冀地區超過50%的蔬菜由這裡中轉分撥,每天有近7000噸淨菜從這裡運往北京。為了讓菜品“從市場到餐桌”更高效,首衡高碑店市場開拓培育了數百條物流線路,全覆蓋北京各個二級批發市場和冷庫中心,通過一站式快捷冷鍊運輸,一小時就可以到達北京的商超、社區。
為進一步做好京津冀地區的應急物資保供工作,去年12月,首衡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提前16個月建成投用。憑借強大的體量及現代化設施設備,中轉站可全天候保障京津冀城市群1.1億常住人口農産品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啟用兩個月,中轉站商戶入駐率達90%,蔬菜日交易量超1萬噸。
魏樹儉表示,首衡高碑店市場将通過創新産業模式,持續延伸産業鍊、強化供應鍊、提升價值鍊,不斷完善産業生态,打造貫通南北、串聯東西的農産品流通産業體系,實現産業升級、區域共赢,更好地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