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吳傳攀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高淳地處古丹陽大澤,現被三湖,即石臼湖、固城湖和丹陽湖所環抱,三湖文化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千百年來,高淳文化也受其影響較深,為集智者大成,研究探讨受三湖地域文化對高淳文化的影響,傳播好高淳文化,加之活動又在晚間舉行,高淳地方文化研究會的這項活動故而取名為“三湖夜話”。
走進活動現場,隻見大家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放着散發着袅袅茶香的熱茶,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據了解,首期夜話精心選定了“高淳農村的唱戲”這一饒有趣味的話題。以熱愛地方戲、對高淳戲曲文化有着深厚研究和獨特見解的章競發老師作為主講人,引領大家走進高淳農村唱戲的文化世界。
“高淳有句俗話‘出門山歌進門戲’,短短幾個字就形象地描繪出了高淳人喜愛熱愛戲曲的生動景象。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民間文化遺産。”在夜話過程中,章競發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着過去高淳人熱衷唱戲的空前盛況。他提到,從古至今,唱戲是高淳農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重要節日或是村裡的大事,戲台前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早早地搬着小闆凳前來占座,那種熱鬧非凡的場景至今仍讓許多人難以忘懷。
随後,各參與人也紛紛打開話匣子,漫談唱戲背後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有人認為,唱戲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高淳人傳承文化、凝聚鄉情的重要載體。在戲曲的唱念做打中,曆史故事、民俗風情得以代代相傳。還有人分享了唱戲的諸多禁忌規矩,比如演員上台前的淨身、祭台等儀式,這些看似繁瑣的規矩,實則蘊含着高淳人對戲曲文化的敬畏之心。
此外,大家還饒有興緻地探讨了高淳的戲台。從古老的木質戲台到現代的新型舞台,每一座戲台都見證了高淳戲曲文化的發展變遷。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戲台,也成為了高淳農村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對于各種戲曲在高淳的受歡迎度,大家也各抒己見。京劇的唱念做打、黃梅戲的婉轉悠揚、越劇的柔美細膩、錫劇的優雅抒情,以及高淳本土戲曲—目連戲的遒勁樸實,都在高淳這片土地上擁有着各自的忠實擁趸。
期間,大家還分享了一些高淳當地與唱戲相關的特殊現象。比如磚牆三和村不準唱《周瑜下蘆花蕩》這出戲。原來,三和村的村民多是周瑜的後代,出于對祖先的敬重,他們不允許唱有損祖先形象的戲。而在薛城長蘆村,《雙龍會》這出戲也是禁忌。因為楊家将在《雙龍會》中損兵折将,遭遇了慘痛的失敗,長蘆村的楊姓村民們為了避免觸景生情,不允許唱這曲戲。還有陳姓村落,對《鍘美案》這出戲也是避而遠之,不允許在村裡唱響。
“‘三湖夜話’每周三晚都會如期舉行一次,每期将确定一兩個人作為主講,圍繞一個精心挑選的話題,讓大家能夠縱意暢談文化。”高淳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魏雲龍介紹說,“三湖夜話”活動是以博大精深的高淳文化為核心内容,以喝茶、聊天、讀書、講座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展開,旨在增進會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搭建一個思想交流與碰撞的平台。同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豐富自我生活,在對高淳文化的深入探究中促進自我發展,為傳承和弘揚高淳地方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據了解,當天首場“三湖夜話”活動還通過抖音直播平台兩個直播号向公衆進行了直播,吸引了近千名熱愛地方文化的熱心人士通過網絡進行互動參與。活動相關人士表示,“三湖夜話”活動傳承高淳地方文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會成為高淳地方文化傳播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更多人關注和熱愛高淳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
通訊員:魏宏偉、邢光理
" />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吳傳攀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