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嗨夠攻略 > 正文

                    来吧儿子妈妈是你的人是什么歌儿

                    發布時間:2024-10-01 09:50:52 來源:網絡

                      濟南5月17日電 題:青銅器如何修舊如舊?記者跟着“文物醫生”學做“手術”

                      作者 趙曉 王采怡

                      一件破損青銅器要經過多少道工序才能修舊如初?“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記者帶着疑問走進山東博物館,跟着文物修複師學做“手術”。

                      左手輕托銅鏡,右手謹慎地拿起手術刀,每次用一點力,小心翼翼地打磨拼接銅鏡的環氧樹脂膠,使其更加平整……在“90後”文物修複師喬興春的指導下,記者凝神屏息,修複手中的漢代銅鏡。

                    文物修複師喬興春(右)指導記者修複銅鏡。王采怡 攝

                      “這道四五厘米長的拼接處,需要持續打磨多久?”重複操作五六分鐘後,戴着手套的掌心已微微出汗,記者忍不住問道。站在一側的喬興春淡然地說:“大概需要一兩天時間。”從業五年來,他早已習慣在漫長的修複周期裡,靜下心、沉住氣地為每件文物“問診治療”。

                      從持刀手勢到用力角度,從修整程度到尺寸把握,喬興春細心地指導每一個操作細節。隻此一個打磨工序,記者已切身體會到文物修複師“慢工出細活”背後的不易。

                    記者持手術刀,小心翼翼地打磨拼接銅鏡的環氧樹脂膠。王采怡 攝

                      當天,記者在山東博物館文物保護部看到,修複師們各有分工,神情專注地投入文物拍照建檔、信息掃描、清理養護等日常工作中,寂靜無聲。而一牆之隔的窗外,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正排隊進館參觀,欣賞每一件經文物修複師之手保護和修複的“寶貝”。

                      “我們就是‘文物醫生’,為文物‘把脈、開方、治病’,讓它們能更完整‘健康’地面向公衆展出,同時為後世提供研究材料。”喬興春這樣形容文物修複師所發揮的作用。

                      大學期間學習美術專業的他,原與文物修複師的就業方向沒有關聯。機緣巧合下接觸古錢币學後,喬興春對文物産生濃厚興趣,并專門拜師學藝,嘗試修複古錢币,自此與“文物醫生”結緣。

                      在他看來,文物修複工作具有跨學科特征,需要考古學、材料學、美術、化學等多領域人才共同參與。在為青銅器作色時,記者對喬興春所提觀點深有體會。

                    文物修複師喬興春(右)指導記者修複銅鏡。王采怡 攝

                      這面銅鏡鏽迹斑斑,散落分布青綠色、土黃色等不同色塊,如何實現“修舊如舊”?在實際操作中,喬興春憑借美術功底和文物修複經驗,指導記者在調色盤中調出與銅鏡表面顔色最為相近的顔料,再利用牙簽彈撥到文物表面。整個過程頗具挑戰性,稍有偏差,即影響文物整體修複效果。

                      擇一事,終一生,喬興春将文物修複視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再過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都會把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樂此不疲。”

                      與喬興春同樣投身于青銅器修複的黃瀚東,已年過半百,傾盡半生守護文物。

                      “20多年前,我在山東博物館技術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技術部轉設文物保護部後,我更加專注于文物修複工作。”黃瀚東告訴記者,他目前主要負責保護和修複以商周時期青銅器為代表的無機文物,從業以來經手文物超萬件。

                    文物修複師黃瀚東接受記者采訪。王采怡 攝

                      入行時修複的3件漢代青銅盆,令黃瀚東記憶猶新。“這3件文物當時鏽蝕嚴重,和青銅鼎疊加在一起。我花費兩個月時間去除鏽蝕,将它們分開。”黃瀚東回憶說,青銅盆邊緣處破損需要補配,當時的設備遠不如現在先進,消耗很多時間和精力完成了修複。它們目前仍在山東博物館展出。

                      從業伊始收獲的“甜頭”,萦繞在黃瀚東心頭,也堅定了他從事這份職業的決心。

                      當下,文物修複技術不斷更新疊代,設備更趨先進,理念也愈加新穎,吸引更多年輕力量加入。黃瀚東已經培養出優秀的徒弟,他的徒弟也正在帶新人,代代傳藝,讓飽經滄桑的文物再現“芳華”。

                      據了解,山東博物館自1954年建館之初便以傳統手工藝為基礎開展青銅器修複、書畫裝裱、金石傳拓等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科技為支撐、以預防性保護為核心、現代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文物保護研究機制。2023年,山東博物館文物保護部被共青團中央、文旅部等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号”。(完)

                    FDSFDFSWQEWQEQHEQ1,
                  1. 相關資訊
                  2. 今日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