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嗨夠攻略 > 正文

                    月記“2021不卡毛卡片”評論解讀

                    發布時間:2024-09-29 15:07:12 來源:網絡

                      興安盟8月2日電 題:“中國超級産糧大縣”秀科技:“慧”種地、擴糧倉

                      記者 張玮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今年,“中國超級産糧大縣”——内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共種植水稻面積2萬畝,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除草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在九龍鄉九龍村,成片的稻田郁郁蔥蔥,空氣中彌漫着清新的稻香。伴随着旋翼轉動的轟鳴聲,滿載藥劑的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迅速升空,飛向稻田上方,按照設定好的路線來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氣流推動農藥霧流均勻地灑向稻田,為水稻披上“防護衣”。

                      “現在的無人機噴藥比以前人工強多了,像我家種600多畝地,施肥和打藥,以前得将近20個工人,現在隻需一台無人機,一天左右就基本完成了。”眼看着即将迎來豐收,九龍村水稻種植戶安保龍滿臉喜悅。

                      無人機噴灑農藥不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還提高了農藥利用率。同時,針對密集易損壞和無法人工噴灑的特殊地段,無人機也能輕松進行施藥,有助于農戶做好田間管理,保障農作物豐産豐收。

                    圖為自動插秧機在田間工作。張文秀 攝

                      這幾天,學田鄉利民村村民吳天宇“紮”在地裡查看水稻長勢,“有了自動插秧機後,大大提升了插秧速度,縮短了工期,還能保護秧苗在運輸過程中不被壓壞,提高成活率。”

                      稻田間,秧苗疏密得當,排列有序,這正是自動水稻插秧機的功勞。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近年來,突泉縣大力推廣農業生産機械化,從春種到秋收,高科技機械成為農民省心、省力的“好幫手”。

                      吳天宇向記者介紹,相較于傳統的插秧方式,自動插秧機插秧效率特别高,人工插秧1人每天最快隻能插1畝,而機械插秧隻需1人駕駛操作,2人輔助運送秧苗,平均每天可以插20多畝。“這不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能提高水稻産量。”

                      據了解,利民村2000餘畝水稻在短短一周内就全部完成插秧。

                    圖為成片的稻田郁郁蔥蔥,空氣中彌漫着清新的稻香。張文秀 攝

                      突泉縣是典型的農業縣,鹽堿耕地面積達84.92萬畝,鹽堿荒地面積83.36萬畝。太平鄉白廟子村是典型的鹽堿地,這裡大部分耕地因鹽堿度高而長期撂荒。從2015年開始,當地的農戶對鹽堿地進行平整和改良,如今,鹽堿地變身“米糧倉”。

                      2023年,突泉縣實施1萬畝輕中度鹽堿化耕地綜合利用示範項目,确定白廟子村為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之一,由國家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作為該項目的技術支撐團隊,他們運用多種科學技術成果,“喚醒”鹽堿地這塊寶貴資源。

                      白廟子村村民金柱是最早加入鹽堿地改良的農戶,從“用水洗田”到堿性鈣鎂肥改良,金柱切切實實嘗到了甜頭。“通過這種改良措施,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全鹽含量減少10%以上,有機質提升0.2%以上,鹽堿化耕地地力顯著提升。這個技術通過3年的改良,達到噸糧肯定是沒問題。”

                      突泉縣農科局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任鳳志介紹:“下一步,我們将繼續堅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的綜合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效能和水平。”(完)

                    FDSFDFSWQEWQEQHEQ,
                  1. 相關資訊
                  2. 今日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