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深化改革看山東)山東這座寶藏海島探“綠”有方

                    2024-09-29 23:33:49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煙台9月18日電 題:山東這座寶藏海島探“綠”有方

                      記者 楊兵 王嬌妮

                      位于山東省東北部的長山列島仿佛鑲嵌在黃渤海間的明珠項鍊,九丈崖、月牙灣等一處處被海浪“雕刻”過的景觀令人驚豔。

                    圖為山東長島風光。張維康 攝

                      随着人與海的互動不斷增加,海島逐漸承載起生态、生産、生活多元複合功能,壓力與威脅伴随而來。打造國際零碳島、實施生态保護修複工程、開展藍碳生态系統固碳增彙……長島在推動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推動全域綠色轉型

                      漫步長島南長山街道孫家村山海慢道,蒼翠的青山與碧海藍天交相呼應,眼前的海灘幹淨寬闊,不少遊客在此體驗摩托艇等親水項目。

                      時隔16年再來長島,徐州遊客李蓉發現這裡的海灘變“寬”變美了,不再是印象中混亂的養殖情景。

                      20世紀90年代,養殖戶在長島海岸搭建海參育苗等設施,大面積養殖海參、扇貝、牡蛎等,緻使自然岸線減少,海灘污染日趨嚴重。

                      “2016年之後,我們拆除了岸灘上的100多戶育苗企業,恢複了美麗岸線。”孫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成偉稱,海域環境變好後,該村着手開發趕海、采摘等旅遊項目,建設海島民宿,吃上了“旅遊飯”。

                    圖為山東長島海岸風光。長島宣傳文化和旅遊部供圖

                      記者從長島海洋生态文明綜合試驗區獲悉,近年來長島有序騰退養殖筏架、圍網、海參池等1.8萬畝,實施海岸帶整治修複類工程10餘個,拆除侵占自然岸線破舊建築、育保苗場等86萬平方米、修複岸線89公裡,使自然岸線和旅遊岸線占比由修複前的38%提升至87.7%。

                      減污、降碳、擴綠……在修複海岸的同時,長島推動全域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工業退島、禁止新上工業項目,并實現島外車輛“禁入”和島内車輛“控牌”管控、新能源旅遊公交體系運行、集中供暖清潔能源替代、生活垃圾分類推行、污水處理覆蓋等。同時啟動“鮮花海島”創建工作,累計整治影響村居環境問題800餘個,同步栽種各類樹木、花卉16萬餘棵(株),有效提升城鄉“顔值”。

                      當地還超前提出打造“零碳旅遊目的地”,通過降低能源消費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數量,努力實現景區碳排放零淨增。

                      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海島碳排放量大幅下降,長島大黑山島還成為中國首個負碳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負碳海島”。如今,大葉藻又在海灘礁石叢生,東亞江豚、斑海豹等瀕危生物頻繁群遊,鲸魚、海龜經常現身,東方白鹳、黃嘴白鹭等瀕危鳥類明顯增多……

                      2021年,山東煙台提出打造“長島國際零碳島”,目标是到2035年長島全域實現淨零排放,為全國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闖出海島發展新路

                      從長島南長山島出發,乘船數小時,可抵達位于渤海深處的南隍城島海域,多座海洋牧場平台和養殖網箱矗立海中。

                      “平台配備了自主研發的自動投餌機、水下自動洗網機器人、智能傳感器、養殖大數據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設備。”煙台經海漁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洋牧場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率,還通過優化養殖流程,減少了資源消耗。

                    圖為位于長島海域的海洋牧場平台。長島宣傳文化和旅遊部供圖

                      去年年底,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獲批成立,成為中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有了“海上糧倉”的新名片,長島進一步走向深海,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生态漁業綠色低碳轉型,目前已形成“海工+牧場”聯動、“陸海接力”兼容、“大漁帶小漁”共享等多種模式協調發展的格局,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新路徑。

                      與此同時,長島還向大海尋找藍碳,與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挂牌成立長島海洋碳彙研發實驗基地、黃渤海藍碳監測評估和研究中心等。推出中國首筆“海草床海藻場碳彙貸”,為海洋生态保護提供資金支持,開創綠色金融與海洋生态修複融合的新模式。

                      時下,在長島相關海域平靜的海面下,一片片“綠洲”正在滋長,當地通過恢複和建設海草床、海藻場等方式,讓裸露的海床重新變綠。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2024國際零碳島嶼聯盟暨長島海洋生态文明分論壇上獲悉,山東長島正發起成立全球首個以零碳島嶼定位的國際組織,聯合小島嶼國家、知名島嶼城市和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等,開展多維度綠色低碳發展國際合作。(完)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