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世界各地第一本書如何出現?國際學者蘇州熱議“文明的曙光” |
2024-09-28 21:02:16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蘇州8月28日電 (記者 羅海兵 高楚頤)古代世界中,各地的第一本書是如何出現的,不同文明中最早的書籍形成過程有何異同? 8月28-2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文明的曙光:世界各地書籍的形成及其早期曆程”國際學術會議在蘇州校區舉辦。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16位中外知名學者與40餘位高校青年學者和博士生,就世界各大文明中最早期的書籍及其形成過程展開深入探讨。 ![]() 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黨委書記唐傑在緻辭中表示,來自世界各地著名高校的專家齊聚曆史文化名城蘇州一起探讨各文明的第一本書,一定會增加文明間相互理解和激發新的學術問題。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中國人文學者的責任和擔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陳劍瀾在緻辭中強調,比較的視角能增加文明之間的交流從而營造出更加包容的世界,讓中國更好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理解中國。 為期兩天的會議中,研究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希伯來和古代日本等古代文本文化的學者,以及研究中國古代文本文化的學者,将通過分享不同區域的個案研究,呈現不同文明中“早期書籍及其形成”這一學術主題的豐富内涵。 ![]() 在首日的主旨發言中,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Martin Kern發表題為“從實踐到文本:中國的視角”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的文本文化是在公元前五世紀随着哲學辯論、詩歌表演、王室演講和政治規谏等社會實踐而出現的,這些文本後來被彙編成規模較大的選集後催生了中國最早的書籍文化。 “古希臘人并不認為《荷馬史詩》是他們的第一本書,而是費雷西迪斯和阿那克西曼德以散文體寫成的自然哲學類著作。”意大利比薩高等師範學院古希臘語文學榮休教授Glenn Most從詩歌與散文、史詩與哲學、公開演講和私人閱讀的對比角度分析了古希臘哲學的起源和文體風格對記憶和書籍的影響。 “與古希臘截然不同,古羅馬最早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文本現象。”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古典學副教授Jackie Elliott通過分析公元前二世紀羅馬的社會動态,探讨了其中所能折射出的學術與文學、詩歌與散文、觀衆與作者和表演者之間的複雜互動。 “中國的第一本書不是實證意義上而是思想史意義上的。”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興無以“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本書”為題,指出中國的早期經典是在許多典籍文獻的基礎上選擇、編撰和解釋出來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書籍文化意識。 ![]() 多位中國學者圍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口頭文學、表演與書寫文化,對會議議題展開更多論述。與會學者普遍認為,這場跨學科、跨文明的交流為更好地理解人類文明的起源與演變提供了全新視角。(完)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