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說,十年來,全國生态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變化,生态環境質量的改善可以概括為“下30、跨90”。“下30”就是PM2.5平均濃度去年降到了每立方米30微克以下。“跨90”,就是地表水的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了90%這個門檻。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水利部門在加強防洪預警和調度的同時,積極推進流域防洪、雨水情監測預報以及水旱災害防禦工作三個體系建設。2024年,全國有6929座大中型水庫投入防洪調度運用,攔蓄洪水1471億立方米,減淹耕地1687萬畝,避免人員轉移1115萬人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最大限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表示,2024年,我國的糧食産量首次邁上了1.4萬億斤的新台階,增産了221.8億斤,克服了比較嚴重的高溫幹旱、極端洪澇、超強台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這是高位基礎上的豐産穩産,成績來之不易。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糧食産量1.4萬億斤左右”納入2025年主要預期目标,這個數字經過嚴格科學論證,有技術、投入、政策的支撐。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糧食供給依舊是“緊平衡”,保持高位基礎上的豐産穩産還要下很大功夫。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良好生态環境新期待”。這兩天,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們,圍繞這些内容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奇飛雲表示,内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态功能區,大興安嶺嫩江源頭區域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建議支持内蒙古在重點區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張烨表示,秦嶺和大巴山是我國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彙集區。區域内生态優勢明顯,綠色能源資源富集,具備将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産業優勢的良好基礎。建議實施秦巴天然林保護與修複擴面工程、漢江流域生态綜合整治工程、嘉陵江全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共築秦巴片區生态屏障。
全國人大代表仁青紮西表示,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下一步,他們将更努力地推進生态文明示範區的建設,用高标準的保護來支撐高質量的發展,不斷開拓“兩山”轉化的新路子,把三江源的獨特資源變成發展的新動力和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尼珍表示,青藏高原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物種,還形成了獨特的植物群落與微生物多樣性。未來,要繼續構建更加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監測體系,進一步加大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種質培育、新種質創制、特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當地社區發展良性互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範。
全國人大代表李岩松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也系統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設的任務,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代表,發自内心地感受到良好生态是龍江最大的優勢,最寶貴的财富。目前,黑龍江省水環境質量雖有所改善,但水生态環境不斷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要持續支持龍江構築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加力改善龍江水生态環境質量,堅決以碧水安瀾助力綠色龍江美麗龍江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李發權表示,報告中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新安江流域涉及兩省、三市、六區縣,因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水平不同,地理文化和行政治理體系上有差異。建議加快新安江生态保護補償條例的立法,完善跨省協調聯動機制,擴大補償範圍,更加有效調動新安江上遊全社會參與生态保護的積極性,促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黃世忠表示,深切感受到我國綠色生産力蓬勃發展,經濟發展的含“綠”量持續提升。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财政政策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建議支持福建省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綠色氫能産業,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碳減排貢獻福建的力量。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乾嘉筆記叙錄與整理研究”(項目編号:19YJA751039)階段性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曹雲川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内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号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标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