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對違規信息發檢察建議 為打卡“野長城”亮紅牌 |
2024-10-06 22:46:22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 觀察家 攀爬“野長城”,不僅是對文物保護的忽視,更是對法律的無知。 隻需要198元就能穿越未開放長城?殊不知這種滿足個人豪情壯志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據報道,針對一些公司在網上發布信息組織、招募遊客攀爬未開放長城,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要求行政機關依法處置違法信息并對相關企業加強監管。目前,在京互聯網平台已紛紛開展專項清理行動,下架涉長城違法信息1205條,明确禁止發布組織攀爬未開放長城的信息,并建立提示機制,強化人們守護長城的意識。 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産,除了保存現狀較好的長城點段辟為景區外,大部分的長城還處于未開放的狀态。由于一些未開放長城點段頗具特色,違規攀爬野長城的風氣一直存在。此前主要是一些戶外愛好者的個别行為,但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社交媒體的傳播,一些公司通過網絡招募遊客,未開放長城也成為“網紅打卡地”。 這不僅是對文物保護的忽視,更是對法律的無知。我國《長城保護條例》明确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長城的義務。禁止有組織地在未辟為參觀遊覽區的長城段落舉行活動,網絡上招募遊客攀爬野長城的行為已經涉嫌違反條例規定。 對于攀爬野長城的個人,如果對長城造成損毀,嚴重一點可能涉嫌違反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即便尚未構成犯罪的,也可能面臨治安管理的處罰。 此次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要求相關行政機關對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并從源頭着手,從網絡平台下架涉長城違法信息,既是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之舉,也是一次普法——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打卡”未開放長城,均涉嫌違法。 而網絡上不斷流傳的打卡“野長城”信息,其實也是在沖擊保護長城的社會共識。這些信息的流傳會不斷強化一個印象,那就是攀爬野長城沒問題,從而形成“破窗效應”。這也是檢察機關明令禁止發布組織攀爬未開放長城的信息,并建立提示機制的原因。 除了法律上的責任之外,這些違規組織的野遊,往往也面臨着人身安全的風險。由于這些野長城未經開發,有些還地處偏遠,道路險峻,再加上野長城本身磚石松動,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前不久,就發生了3名大學生在野長城露營遭遇雷擊的事件。 總之,一般野遊屬于民事活動,法律并不幹預,但若涉及文物安全與保護,則有違法風險。而千百年以來,長城面臨的最大的風險主要是自然的侵蝕,但如今日益增長的野遊“野長城”的行為,也成為長城保護面臨的風險之一。這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當然,要想徹底遏制這股野遊風,除了提高違法成本之外,有關部門也需要正視這些需求,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之上,适度開發,實現文物保護、民衆需求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柯錦雄(律師) (新京報)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