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周太東:全球發展倡議是落實2030年議程的“加速器”

                    2024-10-01 13:08:57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北京6月29日電(國璇)“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因應時代需求提供的公共品,在核心理念、行動宗旨、重點領域、落實路徑等方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既共通一緻,也優勢互補。”

                      近日,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周太東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在不少可持續發展目标偏離正常軌道的情況下,全球發展倡議展示了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技術、有能力推動各方一道落實2030年議程的“下半程”,對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加速器”作用不斷顯現。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倡導各國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旨在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

                      周太東說,倡議提出兩年多來,取得了一系列早期收獲,為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2030年議程明确提出人類(People)、繁榮(Prosperity)、地球(Planet)、和平(Peace)以及夥伴關系(Partnership)的‘5P’願景,強調所有國家的共同行動、共享發展。全球發展倡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力回應了全球性挑戰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有利于推動‘5P’願景落實落地。”

                      周太東認為,全球發展倡議的落實機制也在逐步健全。中國于2022年1月在聯合國發起成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邁出了倡議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一步,截至目前有8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建設全面鋪開,已吸引68個國家、區域和國際組織加入;成立全球發展知識網絡,以中國—東盟、中國—中亞、中國—非洲、中國—中東等區域網絡和專題網絡為支撐,為國際社會提供重要的發展知識交流平台。

                      全球發展倡議的務實合作也取得一系列新成效。中國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增資至40億美元;籌集120億美元專項資金,支持全球發展倡議項目落地,實現援外融資方式重大突破;創新建立全球發展項目庫和資金庫,通過合作出資、定向捐贈、受益方配資等方式,吸引多元主體參與;統籌推進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此外,中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10萬個研修研讨名額,支持發展中國家疫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已完成4萬人次,覆蓋全部“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

                      與此同時,如期實現2030年議程的17個目标的前景不容樂觀。根據今年6月聯合國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目标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标中僅17%進展順利,近一半的目标“進展甚微或一般”,超過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出現倒退”。

                      面對當前形勢,周太東認為,中國應從四個方面着手,強化對“全球南方”、南南合作的引領。

                      第一,深化國際發展共識,即将召開的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第二屆高級别會議為凝聚共識、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平台,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從一方倡議轉化多方行動。第二,創新合作模式,充分調動國際發展機構、金融機構、中外工商企業基金會等各方資源參與全球發展項目和資金庫。第三,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充分尊重發展中國家的主體性,确保資源被用在發展中國家最迫切需要幫助的領域上,使項目真正改善當地民生福祉,并增強發展中國家的長遠發展能力。第四,促進發展知識分享,構建整合智力和實踐資源的“大發展知識網絡”模式。(完)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