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自烏克蘭進口總額達到305億元,較往年雖有大幅波動,但依然在全球大背景下展現了堅韌的貿易韌性。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麼大的金額都買了啥?”答案其實跟大家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小,畢竟烏克蘭不隻盛産糧食,工業原料也占了相當比重。
這裡,我們圍繞最新官方數據,一起看看這筆305億元進口裡都有什麼“硬貨”。
一、糧食闆塊:穩定供應的關鍵力量
随着俄烏沖突的持續,烏克蘭對外出口糧食的壓力不小。
即便如此,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糧食仍占到所有進口商品的25.85%。
要知道烏克蘭可是全球重要的糧食生産國之一,尤其在玉米、葵花籽油等農産品上有天然優勢。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玉米:2024年,我國從烏克蘭進口了451.5萬噸,金額達到78.83億元,妥妥的“一哥”品類。
雖說巴西才是玉米進口的最大來源國,但烏克蘭依舊穩居第二,高于美國的季度供應量。
這背後不光是得益于烏克蘭黑土地的高産潛力,也離不開與我國之間高效的運輸合作。
即使黑海部分航線受阻,陸路通道也在勉力運轉,确保關鍵糧食能盡量按時到達國内市場。
在大麥和飼料領域,中國從烏克蘭進口了188萬噸相關原料,進一步支撐了我國龐大的畜牧業需求。
至于葵花籽油,烏克蘭同樣是“巨頭”産區,全球約一半的葵花籽油都來自那裡。
進口40.6萬噸葵花籽油等植物油,不但能填補國内油脂加工的階段性缺口,也為我國居民餐桌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
二、工業原料:國内産能“補丁”的背後
除了糧食,烏克蘭的鐵礦石、煤炭、木材等工業原料同樣在我國進口名單上占據相當比重。
2024年我國從烏克蘭進口了188萬噸鐵礦石,排在我國鐵礦石來源國的第七位。
盡管與澳大利亞、巴西等礦石供應“巨頭”相比,份額不算搶眼,但在鋼鐵企業布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烏克蘭的鐵礦石成為許多中西部鋼廠的“救急糧草”。
與此同時,5.1萬噸動力煤與2.2萬噸原木的進口量同樣值得留意。
由于我國在環保限産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烏克蘭的動力煤補上了部分缺口。
而木材則主要用于家具制造等下遊産業,避免了某些階段性供應緊張可能帶來的價格波動。
此外賤金屬及化工産品的進口,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工業原料的多樣化儲備。
三、沖突陰影下的貿易韌性
烏克蘭的境内局勢無疑給國際貿易帶來了許多不确定性。
2022年兩國貿易額驟降60%,讓很多人直呼“腰斬”,但随着行業和企業紛紛轉向更多元的物流和供應鍊解決方案,2024年,這一進出口數據又逐漸回升到接近2014年水平。
從北方陸上通道到地下工廠,中國企業以多種方式保障重要物資的供應鍊穩定。
同時地緣政治與國際規則也在考驗中國與烏克蘭之間的貿易合規性。中方明确管控任何兩用物項的出口,避免在複雜局勢下陷入被動。
而歐美一些企業繼續為相關地區輸出部分零部件,同樣引發了不少關注。
結語
無論是玉米、大麥等糧食類産品,還是鐵礦石、煤炭等工業原料,這305億元的進口清單背後,體現着中烏貿易在動蕩時代的多重意義。
生産端與需求端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過去數十年建立的全球協作基礎上慢慢加深。
對我們而言,保障糧食供給與核心工業原料的來源,既是當下市場選擇,也有助于國家在關鍵領域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去年我國對烏克蘭進口額高達305億元, 都買了哪些商品?
2025-03-13 04:43:35
鹹甯新聞網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凡來源為"交彙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内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鄉村幹部報
南京晨報
江蘇經濟報
江蘇法治報
江南時報
新蘇商
揚子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