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從台北到東北 兩岸媒體人眼中的故宮

                    2024-10-08 04:47:55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沈陽9月11日電 題:從台北到東北 兩岸媒體人眼中的故宮

                      作者 李晛

                      “沈陽故宮的建築風格獨特且多元,融合了漢族、滿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的特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則融合了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與現代建築的精髓,注重實用與美觀。”來自台灣的新中華兒女學會研究員陳斯俊11日在參觀沈陽故宮時如是表示。

                    9月11日,兩岸媒體記者和台灣青年自媒體人走進沈陽故宮。李晛 攝

                      “一起來聊遼——兩岸媒體看遼甯”活動正在遼甯進行,來自兩岸的媒體記者和台灣青年自媒體人走進沈陽故宮時感觸頗深,大家對兩岸故宮進行分析解讀,從不同角度講述各自的“故宮印象”。

                      沈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也是清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東巡駐跸和儲存宮廷珍品的重要場所,為清代宮廷三大藝術寶庫之一。走進沈陽故宮,紅牆綠瓦、飛檐翹角,滿族建築的獨特韻味盡收眼底。

                      生于1990年的陳斯俊言談中透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沈陽故宮的民族特色,不僅體現在建築布局上,還深入到了建築細節中,例如十王亭,殿頂覆蓋的五彩琉璃瓦,門楣上的木雕等。”第二次走進沈陽故宮的陳斯俊仿佛是一位故地重遊的老友,熟絡地向旁人介紹着這裡的點點滴滴。

                      在陳斯俊看來,沈陽故宮的古建築及藏品不僅反映了清朝皇室的生活與文化,還為研究清代曆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這裡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既舒适又興奮。”首次到訪沈陽故宮的“00後”台灣自媒體人羅玟秀告訴記者,她熱愛古裝劇,對故宮和曆史知識懷有濃厚興趣,此次能夠到訪沈陽故宮,親眼見到皇太極的居所,深入了解皇帝的生活方式,深感震撼。

                      “我的欄目平時就專注于文化領域,希望通過我的報道讓台灣民衆了解到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羅玟秀說。

                      台灣嘉雲廣播電台台長江華庭直言,盡管兩岸故宮在地理位置、發展曆程、藏品構成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兩岸故宮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和傳承載體,在文物保護與傳承方面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雙方一直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據江華庭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坐落于他的家鄉嘉義。當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與沈陽故宮、遼甯省博物館相似,也在積極籌備利用AI等科技手段,讓年輕人深入了解文物的時代背景和工藝價值,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築和文物價值。

                    9月11日,兩岸媒體記者和台灣青年自媒體人走進沈陽故宮。李晛 攝

                      《台灣導報》社長林文雄表示,闊别5年再次來到遼甯,有着親人重逢的喜悅。随着時間的推移,沈陽故宮不僅保留了其深厚的曆史底蘊,更在外觀上增添了諸多現代美感,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故宮是了解中華曆史和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林文雄說,兩岸故宮都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期望雙方通過交流合作和展品互換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讓觀衆有機會近距離觀賞到更多的文化瑰寶。(完)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