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29 06:58:17 來源:網絡
廣州6月19日電 題:美國青年參訪廣州 開展文化教育交流
記者 郭軍
“這絕對是一次令人大開眼界的經曆。”美國知名青年戲劇表演者、作家,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瑪格麗特·湯拉(Margaret Tonra)6月17日在廣州對記者說。
6月16日至18日,瑪格麗特·湯拉随美國文化教育、大學智庫青年代表團走進廣州,進行為期三天的交流。此次交流活動是“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旗艦活動的組成部分,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等單位主辦。這是瑪格麗特·湯拉第一次來中國訪問。此前,代表團一行已先後在北京、杭州進行了系列參訪、交流。
在廣州,代表團一行參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并與該校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師生座談交流,了解該校将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最新教育實踐;探訪百年老校廣州執信中學,了解中國基礎教育模式和經驗;走進廣州市第二少年宮,了解廣州開展青少年藝術教育的成果;在廣州大劇院了解世界頂級劇院的建設運營情況;在廣東省博物館感受曆史悠久的嶺南文化。
在執信中學的陶藝工坊内,訪問團成員紛紛點贊該校學生創作的陶藝作品。“太有創意了!”瑪格麗特·湯拉對這個環節印象最為深刻。
“我真的很感謝與這裡的人建立的聯系,參觀不同的學校、博物館,拜會家庭,這是一種非常多樣化的經曆,它改變了我對這裡的文化和人的看法。”一路走,一路看,瑪格麗特·湯拉拍了很多照片,作了很多筆記。“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學到了很多,這種面對面的對話機會是培養同理心和進行人際接觸的絕佳體驗。”她很樂意與家人和朋友分享在中國的經曆,希望将來有機會去看兵馬俑,去看中國更多的自然景觀。
訪問團的另一位成員,來自佐治亞州的艾米麗·布魯薩德(Emily Broussard),是卡特中心中國項目的項目助理。她對中國人的“和諧”理念最感興趣。“我們去到不同的城市,中國人給我們講解了很多‘和諧’的主題,因此,聽到你們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未來,這真是太棒了。”艾米麗·布魯薩德對記者說,在她看來,和諧與平衡的理念很美好,這也激發了她想更多了解中國哲學及其如何在生活中應用的興趣。
艾米麗·布魯薩德稱,自己以前對中國的印象很多都是來自美國的新聞媒體。盡管她認為消息來源都非常開放,但來到這裡後,才意識到其中有不少政治偏見。
“我确實認為美國存在一定的偏見,這是美國為了與中國競争而創造的叙事。”艾米麗·布魯薩德說,“來到這裡,我的觀感完全改變了,就像我們說到的‘和諧’理念,所以這肯定是改變一生的旅行。”
艾米麗·布魯薩德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種交流活動,“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能來,這樣他們不僅僅是在聽美國新聞,而是要來看看這裡的真實情況。我們不必困在自己的盒子裡,害怕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可以團結起來,一起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這是一次奇妙的經曆,這裡的人們慷慨大方,這裡的學校非常優質,學校的教學質量、學生的熱情和聰明才智讓我印象深刻,我希望未來有機會和這裡的人們一起共事。”李·拜納姆(Leon Bynum)也對此次中國之行感觸頗深。44歲的他來自紐約州,是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教育項目首席教育官、學者、曆史學家。他認為,“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是一次高質量的體驗,他很期待明年還有機會再來中國,也希望通過“未來之橋”進一步增進兩國青年的往來和交流。(完)
FDSFDFSWQEWQE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