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喜歡拍蟲子的05後上海少年,成為登上國家地理雜志最年輕的中國攝影師 |
2024-10-05 02:38:30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編輯:潘曉明 |
“昆蟲單體體積的确渺小,但要從種類和數量上來說,昆蟲世界龐大到讓人驚訝,而每種昆蟲又因習性不同自有一套生活習慣。”說起昆蟲,17歲的薛翰陽滔滔不絕。 雖然還是一名高中生,但作為超微距攝影師,薛翰陽已有頗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獲2023法國PX3國際攝影大賽專業組微距金獎、銅獎、IPA2022微距銀獎等國際攝影大賽獎項,16歲時登上《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成為登上該雜志最年輕的中國攝影師。時隔一年,這位年輕的攝影師出版了昆蟲攝影畫冊《Art Of Small·超微昆蟲圖鑒》,8月3日在朵雲書院·旗艦店首發,并在書店觀景平台上舉辦特展,9幅高達兩米的大幅昆蟲攝影作品,纖毛畢現,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讓絡繹不絕的遊客駐足停留,細細觀賞。 薛翰陽和自己的作品 “自從2021年接觸超微攝影開始,對将來某一天能出版一本自己的攝影畫冊,把自己鐘愛的昆蟲照片結集成冊,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薛翰陽從小喜歡昆蟲,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喜歡夏天在河邊柳樹上抓金龜子、看金蟬脫殼,漸漸開始自己飼養、觀察螳螂、竹節蟲等昆蟲,同時收集各類有趣的昆蟲标本,還嘗試開始用手機、家裡大人的相機簡單記錄這些昆蟲的日常。“對我而言 ,昆蟲是神奇的,它們渺小的身體和‘卑微’的生命應該得到新的審視,畢竟它們才是這個星球最大的生命群體。很多人武斷地認為昆蟲看上去醜陋且惡心,假如可以切換視角,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我的拍攝對象往往隻有幾厘米,甚至幾毫米大小,但即使比米粒還小的生命,它的身體依然充滿細節,令人贊歎不已。比如紫斑蝶眼角的鱗片在放大 20 倍的顯微鏡頭之下有絲綢般順滑的質感;菲律賓球象甲的絢麗甲殼之上其實披着一層與蝴蝶相似的鱗片;令人讨厭的搖蚊,頭上有一撮可愛的雞毛撣子……在我眼裡,這些被放大的昆蟲都是一個個奇異的‘外星人’。” 新書首發分享會現場 這本《Art Of Small·超微昆蟲圖鑒》收錄了薛翰陽三年來拍攝的144 種奇趣昆蟲、200多幅超微攝影作品。全書共16個篇章,既有按常規昆蟲分類學設定的篇章“有趣的葉甲”“蜂擁而至”,也有完全按不同昆蟲所共同具有的特征進行的分類“鱗次栉比”“紅螢與它的粉絲們”等。攝影集中的作品色彩鮮豔,細節豐富,在顯微鏡頭下的各種神奇昆蟲成為一個個超級模特,讓讀者清晰看見那些微小昆蟲的豐富細節,被誇張的顔色所震撼,領略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書中收錄的昆蟲攝影作品 書中收錄的昆蟲攝影作品 書中收錄的昆蟲攝影作品 除了視覺沖擊力極強的作品,攝影集裡的作品還展示了昆蟲界的有趣現象,比如“蟻蜂和它的模仿秀”“神奇的隐翅蟲家族”“蟻客、螱客、螞蟻和白蟻”展現了昆蟲界神秘卻被忽視的家族以及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有“蟲生無常”等由蟲及人,表達對生命思考的篇章。 在裝幀設計上,畫冊也頗多巧思,采用書卷氣十足的線裝裝訂,還有一本名為“神奇的隐翅蟲家族”的刊中刊、16張一套明信片以及一枚可愛的冰箱貼,精裝黑色函套上藍色的小瘤葉甲在不同光線下閃現不同的光澤。 “神奇的隐翅蟲家族”别冊 裝幀頗具巧思 “微距世界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不為人所熟知的一面,人類在不斷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我們的飛船上了太空,我們的電子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的宇宙深空,但我們卻容易忽視很多身邊的東西,比如腳下那一方土地。”薛翰陽說,“祝願每一個人,尤其是和我一樣依然在求學路上埋頭艱苦前行的萬千學子,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熱愛,并持之以恒地堅持與深入,這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幸運。” 薛翰陽 EUQOYFAGJGQADA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