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才女蔡文姬不僅是一位通曉音律的天才,更是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曆融入文學,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胡笳十八拍》。舞劇《胡笳十八拍》以蔡文姬的故事為背景,以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為藍本,通過曆史叙事彰顯北疆文化風采,赓續中華文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流行于漢代塞北和西域的管樂器,胡笳音色悲涼,而“十八拍”則代表該樂曲的十八段情感辭章。當觀衆欣賞到這段樂曲時,仿佛看見蔡文姬在自彈自唱,漫步在她複雜情感的長河中。
内蒙古鄂爾多斯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區。舞劇《胡笳十八拍》根據曆史故事改編而成。據考證,蔡文姬在南匈奴美稷城(今鄂爾多斯地區)生活了十二年。鄂爾多斯市烏蘭牧騎邀請中國著名編劇羅懷臻在準格爾旗美稷城遺址深入采風後,以蔡文姬的相關曆史記載為依據,将人物的個人情感糾葛融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時代中,創作出獨具北疆曆史文化意義的舞台藝術作品與文化标識,展現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團結和諧的美好願景,讓當代觀衆尤其是年輕人深切體會中華民族史觀的悠長韻味,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厚積薄發的舞劇《胡笳十八拍》,凝聚着主創團隊和本地文藝團隊的智慧與實力。主創團隊在音樂、舞美、服裝、道具等方面反複推敲、精益求精,賦予這部古典作品新的生命力,展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舞段創排上,巧妙融合了民族舞與古典舞,生動描繪出東漢末年中華文化的多元面貌。舞美呈現上極盡巧思,以可推拉旋轉的卷軸條屏為主體,“大抽象小寫實”的手法營造出深遠的戲劇視覺效果。音樂創作上,通過不同樂器演繹曆史人物和情節,呈現蔡文姬的命運浮沉以及複雜的内心世界。此外,該劇還巧妙融入光影變化、數字技術等多種科技手段,使舞台效果更加立體豐滿,淋漓展現新時代舞劇的新魅力。
據介紹,該劇自2023年10月首次搬上舞台以來,在全國巡演中赢得了廣泛贊譽,先後入選了内蒙古自治區重大主題文藝創作項目、北京市演藝服務平台精品劇目演出項目、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資助項目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在沈陽市、福州市、廈門市、南甯市、南通市、蘇州市、重慶市、呼和浩特市等10餘個城市巡演27場次。(曉帆邱曉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