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現場|美術館裡的露營篝火: 有數字火焰, 也有音樂演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25-03-13 23:52:30 來源:新華社
【字體:
大
中
小
】
“Burning:篝火特别藝術療愈項目”活動現場。(00:59) 從古至今,人們都熱愛圍坐篝火旁,訴說故事、吟誦詩歌、分享食物,形成一種特殊的社交場景。當篝火進入美術館後,會呈現出怎樣的場景?近日,上海昊美術館推出了藝術療愈項目“Burning:第一次在美術館露營篝火”,通過展廳内的數字篝火藝術、原生音樂表演等形式的展示,為觀者提供多重感官體驗。據悉,該項目也是首個在美術館中的數字篝火項目。 在上海昊美術館一樓的全黑展廳裡,數十個大型LED屏幕上正播放着熊熊燃燒的篝火。火焰在黑暗中飄舞,火星伴随着輕微的噼啪聲四面飛散,将觀者帶到遠離城市喧嚣的野外營地。
昊美術館一樓展廳 “Burning:第一次在美術館露營篝火”由HOW昊美術館聯合5S數字團隊傾力打造,藝術家趙玉擔任藝術指導,藝術家兼音樂人趙航、柏華擔任現場音樂指導,近20位藝術家參與活動。 參與的藝術家們利用美術館高清數字LED大屏技術,融合聲效設計,讓詩歌成為串聯起各個場景的線索,呈現一個身臨其境的虛拟“露營篝火”場景。開幕後,音樂藝術家群體帶來迪吉裡杜管(Didgeridoo)、薩滿鼓、口弦琴、手碟等多元樂器的演奏;在“冥想空間”内,藝術家缽缽帶領觀衆進入音聲療愈;而舞蹈藝術家汪雨然則與光影互動,随音律而起舞。在“篝火”中,借由音樂與視覺的交融,觀衆猶如逡巡在曠野、山林、海灘、懸崖邊……
“Burning:第一次在美術館露營篝火”中的音樂演出
“Burning:第一次在美術館露營篝火”中的舞蹈表演 對于這一項目,昊美術館執行館長王凱梅表示,火焰代表着人類文明的開端,人類曆史圍繞着篝火發生和流傳,部落頭人講述祖先的故事,巫師術士傳播創世紀神話,篝火便是人類文明史的見證人。美術館希望邀請觀衆來到展廳來凝視火焰,用篝火的模拟元素創造的獨特甯靜中,将觀衆帶回火的古老寓意。 遍布展廳的還有多個藝術家的影像作品,這些作品與音樂人表演共同打造了一場穿越數字的虛拟幻境。其中,藝術家蔣志的影像裝置《情書》試圖讓人聯想到“火中荊棘”的異象和信念。每個人心裡都有可以被生發出來的“愛”,“愛”是推動平等和公正的力量所在。蔣志說,“這是給過去、現在和将來所有人的情書,給所有愛過和被愛過的人的情書”。
蔣志,《情書》,2024年
孫世晟,《愛之眼》,2022年 藝術家施政的作品《行星編年史2014》是一段狹長的三角形影像,如彗尾般從大地深處到來。其作品《餘燼》則是通過巨幅的空間影像和震撼的聲⾳音效果來呈現獨特的景觀。藝術家田曉磊的作品《二十八個寓言》則是運用誇張的視覺元素和有邏輯感的構圖,在暗藏古典美學的畫面中,訴說着時代更疊下的浪漫與失落。 王裕言的短片《看見黑暗》結合了在廣州LED工廠拍攝的素材和來自網絡的影像,無處不在的數字産品照明與無處不在的城市亮化景觀互為表裡,塑造了人造夜景;而陳曉雲的影像短片《火——3000公斤》則展示了一群青年把一車書投進火焰中。
施政,《餘燼》,2017年 協作派對(NetworkParty)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跨媒介設計工作室,立足于對視覺藝術、裝置設計、場景設計、交互設計的實踐。在此次展覽中,該團體的作品《一點點愛…惱火…我并不清楚,我不會介意》呈現的是一簇聚合的火焰,忽明忽暗,讓人進入類似莊生夢蝶的迷惘中。由HOW+發起的數字團隊5S是一個由各界跨學科的技術專家組成的國際藝術團體,通過團隊創作融合藝術、科學、技術、設計等等交叉學科,緻力于打造數字藝術創新項目。該團隊的作品《燼符》通過機械手臂、鏡子、火焰數字、英文以及六塊屏幕的綜合運用,探讨了科技與人性的關系。 伴随着舞蹈、鼓聲、音樂,昊美術館每天都上演着融合視聽的篝火表演。據悉,在展覽活動期間,每天固定時間都有音樂演出。
觀衆在美術館中聆聽音樂演出 “Burning:篝火特别藝術療愈項目”将持續至3月21日。
(責任編輯: 黎錦 )
【E-mail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