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不特意規劃行程,深入體驗文化風俗的慢旅遊受歡迎

                    2024-10-08 22:50:44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不考慮景點多少,不特意規劃行程,追求身體和心靈徹底松弛——

                      深入體驗文化和風俗的慢旅遊受歡迎

                      閱讀提示

                      與走馬觀花式的快節奏不同,慢旅遊強調更加寬松自由的行程,遊客以适宜的速度尋求旅途的質量,而非目的地數量。在慢節奏中讓腳步慢下來,讓思想和情緒也慢下來,放松身心。

                      30小時往返1300公裡、“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曾經備受年輕人青睐的“特種兵”旅遊,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和花銷,打卡盡可能多的景點。現如今,不少遊客做出了與之相反的選擇。

                      他們有的住進大理的小院,每天在古鎮閑逛、坐在田埂邊吹風;有的在成都的老巷子裡漫步,感受地道的巴适生活……不考慮景點多少,不特意規劃行程,追求随心和無計劃的慢旅遊為何吸引人?

                      細細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

                      “逛逛市民公園,沿着明代的城牆走一走,坐在漓江邊的咖啡館和書店門口吹吹風,一切都太惬意了。”最近,肖女士結束了一周的桂林之旅,“慢”是她此行的關鍵詞。

                      肖女士告訴記者,這趟旅途有很多難忘的時刻,例如,在當地人指引下吃一碗美味的米粉,在雨中乘竹筏欣賞青山綠水。“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很治愈,這段旅程後感覺身上的‘班味兒’都少了許多。”

                      中國旅遊研究院科研管理部負責人戰冬梅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走馬觀花式的快節奏不同,慢旅遊強調更加寬松自由的行程,遊客以适宜的速度尋求旅途的質量,而非目的地數量。

                      “慢旅遊,還包括對一個地域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遊客可以選擇在一個目的地停留較長時間,沉浸式參與當地活動,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俗。”戰冬梅說。

                      今年春節假期,家住北京的吳先生和妻子到西安旅遊,與大多數人不同,他們此行沒有打卡著名地标,“而是在西安城裡走街串巷”。

                      吳先生認為,一個城市的特點和魅力藏在大街小巷裡,需要遊客細細感受。“在西安的5天時間,我們到沿街菜市場買菜、做飯,和當地人聊天,還學說了西安話。”吳先生說,此行讓他體驗到了西安這座城市獨有的氣質,感受到了千年古都的人間煙火氣。

                      讓身體和心靈松弛下來

                      “現在生活節奏快,平時工作壓力也較大,假期生活不踩刹車難道踩油門?”在桂林遊玩的幾天裡,肖女士和朋友遠離人群,不計劃、不打卡,“主打一個随性而為”。肖女士說,選擇慢節奏,是希望讓腳步慢下來,讓思想和情緒也慢下來,放松身心。

                      讓身體和心靈徹底松弛下來,是一些遊客選擇慢旅遊的直接原因。另外,戰冬梅認為,不少遊客改變傳統旅遊觀念,不再盲目追求景區景點數量,轉而追求旅途中的深度體驗,也是慢旅遊興起的重要原因。

                      吳先生旅行觀念的轉變是有原因的。他說,旅行本是為了放松身心,但以前的很多次旅行,回來後感覺比出發前更加疲憊,所以那些匆匆存在相機裡的景點打卡照,究竟是為了給自己留下深刻體驗,還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炫耀?

                      “不追求參觀了多少個景點,而是注重在旅途中停留和探索新的地方,深入了解當地的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吳先生表示,若隻是匆匆至此一遊,是不能帶來這種體驗的。

                      此前,網上的一則短視頻引發關注,上海某高校學生唐同學曆時6天5夜,花費數百元,從上海出發,輾轉數十次公交車,最終抵達北京。有網友認為,這趟旅程又慢又擠還麻煩,唐同學卻覺得很值得,因為一趟輾轉、緩慢的公交之旅,讓他有機會了解更多人的真實生活。

                      對地方旅遊業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5月,山東濰坊的張女士到青島旅遊,她原本隻打算去崂山區北宅街道的大崂櫻桃谷采摘櫻桃,沒想到這趟行程給了她意外之喜。

                      “到了才發現,這裡不僅有農家宴和民宿,附近村子裡還有能畫畫的咖啡館,采完櫻桃去畫畫、品咖啡,晚上還能在露營地看星星。”張女士告訴記者,這次出行帶給她沉浸式的新體驗,她現在更喜歡到周邊鄉村暢享慢生活。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景區越來越強調空間環境品質,不斷挖掘景點内涵,提供全方位的深度體驗,讓遠方的慢旅者更願意留下來。

                      例如,在江西婺源,當地以旅遊為主線,實行全域規劃、全域統籌,在發展度假休閑旅遊中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旅遊+”模式。遊客在這裡既可遊覽茶園,又可自摘自制茶葉,還有機會深入體驗當地熱鬧的民俗活動、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體會古徽州傳統文化的魅力。

                      戰冬梅分析,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進程先後經曆了資源導向型、産品導向型,再到如今的市場導向型。從遊客需求角度出發,人們對慢旅遊的向往符合現代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符合現代服務業戰略目标,也為景區規劃提供了新思路。

                      “慢旅遊的興起,也對各地景區和相關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戰冬梅說,首先,景區的綜合服務品質要跟上。其次,慢旅遊強調深度和沉浸式體驗,景區所在城市應盡力完善當地娛樂及接待設施,為慢旅遊發展提供基礎條件。此外,也應積極關注遊客在旅遊過程中遇到的服務問題,維護好一個城市的形象。(工人日報 記者 趙歡)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