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探訪南昌非遺匠心館 傳統非遺碰撞出新火花

                    2024-10-01 01:00:48 來源:廣西雲-廣西日報 作者:陳贻澤 編輯:潘曉明

                      南昌6月17日電(巫發陽)在易碎的瓷器上刻畫、在巴掌大的竹木上雕刻、将宣紙蓋在魚體上拓印……近日,走進江西南昌市西湖區萬壽宮曆史文化街區非遺匠心館,10多位非遺傳承人在工作台前認真工作,市民遊客們攜親帶友觀賞非遺作品,感受贛鄱非遺的獨特魅力。

                      明亮的台燈下,左手握着木牌、右手持刀雕刻,60多歲的南昌竹雕非遺傳承人胡清正在雕刻,一片茂盛的竹林逐漸在巴掌大的木牌上顯現出來。

                    圖為南昌竹雕非遺傳承人胡清正在雕刻。巫發陽攝

                      “木雕、竹雕、玉雕,這些我都會一點。”胡清謙虛地說,他已經從事竹雕32年了,相比其他竹雕從業人員,他更擅長精微雕刻,作品以傳統人物、山水、花鳥為主。

                      在32年的竹雕生涯中,胡清帶出了20多名徒弟,這些人來自河南、湖北、浙江、廣東等10多個省份,大多是竹雕愛好者。“我很歡迎大家來學習交流,這是對竹雕藝術的認可,隻有更多人喜歡竹雕,竹雕行業才能發展得更好。”

                    圖為南昌竹雕非遺傳承人胡清雕刻的作品。巫發陽攝

                      三步一景、五步一畫,置身非遺館内,豫章繡、豫章刻瓷、南昌魚拓等各類精美的非遺作品令人眼花缭亂。“我是從浙江來南昌旅遊的,這個非遺館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朋友非常喜歡傳統文化,館内豐富的非遺作品讓她們大飽眼福。

                      “自從進入非遺匠心館,每天都有很多不同年齡層次的遊客來體驗非遺技藝,他們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拓寬了我們的創作思路、打開了産品的銷售市場。”萬家繪染布畫第四代傳承人李冬妮笑着說。

                      “非遺匠心館成立于2022年10月,目前館内一共入駐了16個非遺項目。”南昌市八大山人文化藝術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西湖區新聯會副會長鄧軍龍介紹,他們希望将展館打造成贛鄱非遺地标,促進贛鄱非遺推廣傳承。

                    圖為南昌魚拓非遺傳承人姜昌貴正在創作。巫發陽攝

                      不同于一般的非遺館設置在博物館内,非遺匠心館處于潮流與傳統相互融合的萬壽宮曆史文化街區。“我們這裡不僅有非遺展示,還有非遺創作與非遺體驗,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學,這樣可以讓遊客對非遺有更深入理解。”鄧軍龍補充。

                      當不同的非遺傳承人彙聚在一起,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碰撞出新的非遺創作火花。“比如說豫章繡傳承人将八大山人畫作繡在冊頁、文創産品以及旗袍漢服上,魚拓畫技藝與紮染技藝結合制成的T恤銷量火爆。”鄧軍龍表示,未來會吸引更多非遺傳承人,促進各地域非遺相互借鑒,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守正創新發展。(完)

                    EUQOYFAGJGQADA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