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08 10:02:33 來源:網絡
興安盟9月11日電 題:牧民春喜的主播日常:我的生活就是網友的“詩和遠方”
作者 張玮 時秀霞
秋季的科爾沁草原分外美麗,層巒聳翠的寶格達山下,金黃與翠綠交織的草原上,牛羊點綴其間。登高遠望,不僅可以看到牧民忙碌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一捆捆草卷鋪灑開來。
内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滿族屯嘎查(嘎查,蒙語,意為村)牧民春喜,一邊打草一邊錄制短視頻。
春喜是地道的牧民,也是這片草原上最火的網絡主播。他的短視頻往往取材于牧場中悠閑吃草的牛羊、蒙古包前鐵鍋裡炖着的手把肉,還有他和“胖媳婦”“胖女兒”的生活日常。
白天,春喜要去草原深處放牧,手機沒有信号,隻有晚上回到氈房才能發布短視頻、進行直播。記者也隻能瞅他“下班”的時間對他進行采訪。
“剛開始做直播時,緊張得我都說不出話來。”春喜不好意思地笑着告訴記者,可是現在,隻要站在鏡頭前,他就能像與家人談話一樣輕松,“我和天南海北的人都成了朋友。”
不管是直播還是做短視頻,鏡頭裡沒有特意地安排,有的隻是真實的牧民生活。“甚至大雨天、大雪天,渾身沾滿泥巴的樣子也都展現在全國各地的粉絲面前。”春喜說。
江蘇粉絲蔣成威在直播間喊話:“隔屏都能感受到春喜是一名可信的牧民。”
遼甯鐵嶺粉絲“鐵嶺”評論道:“已經連續多年購買他的牛羊肉了。”
……
春喜告訴記者,對牧民而言,最大的生存挑戰不是貧窮,而是閉塞。
春喜15歲開始跟父母一起勞作,經營着6000多畝的牧場,養殖着1000多頭(隻)牛羊。“草原上出産的牛羊肉雖品質純正、口感鮮美,但銷售也隻能依靠商戶上門收購或自行賣給屠宰廠,市場價格高時牧民皆大歡喜,市場價格低時牧民叫苦連連。”
2021年,春喜觸“網”喜歡上了新媒體,他便開始制作短視頻、搞直播。
“初做短視頻,沒有方向、沒有主題,看見什麼就拍什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做了一年多,短視頻發布後一直不溫不火。”春喜回憶自己的“爆火”時刻,仍覺得開心不已:“直到有一天,我拍攝的不到5分鐘的馴馬視頻突然火了,播放量一下子飙升到1.8萬次。”
春喜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原來牧民的日常就是網友們的‘詩和遠方’啊!”
被激發出潛能的春喜開始努力學習網絡知識、短視頻制作,甚至有時會把牛羊當觀衆,鍛煉自己在鏡頭前直播的狀态。
2023年,春喜開始嘗試通過網絡銷售自家養殖的牛羊,并成功挂上了“小黃車”,不到2個月時間就賣掉了全部待出售的200多隻羊,增加了5萬多元的收入。
這給了春喜極大的信心,随即他便創建了“牧民春喜”牛羊肉品牌。“靠傳統售賣方式賣牛羊肉是不行的,要跟着現在的發展形勢走。”
就這樣,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經營理念在春喜内心悄然興起。北京、天津、陝西、江蘇等各地的粉絲紛紛在直播間下單,全羊、羊排、羊腿等分類産品特别受歡迎,幾乎上架即售空。
春喜告訴記者,今年,他不僅要售賣自家養殖的近500隻羊,還想幫助嘎查牧民一起銷售。
除此之外,春喜還在自家牧場搭建了幾頂蒙古包,為各地粉絲來草原打卡做住宿預留。“我要趕在十一小長假前建成,用草原最熱情的禮儀招待遠方的客人。”
春喜說,成為一名牧民并不是父母最初的期望,兒時,父母隻想讓他走出草原,去遠方看看。可對于長大後的春喜來說,草原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熱愛和“遠方”。(完)
FDSFDFSWQEWQEQHEQ1,